開放執業資格兼設特殊簽證 南沙建國際人才特區

編輯︰黄雅言

  廣州市南沙區出台《廣州南沙新區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實施方案》,目標在2035年把南沙打造成全國首個國際人才聚集的「特區」。就像「經濟特區」在經濟上有較自由制度的概念一樣,南沙在「 人才」方面會做到特別自由開放,究竟南沙人才「特」在哪裏?

南沙積極招攬外籍專才 發展成人才特區

  南沙特別要招攬外國人才,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集聚之地。南沙區重點發展的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海洋科學與工程、生物醫藥、新能源和新材料等產業。南沙已推出「海外高層次人才精準引進計劃」,對象是海外頂尖科學家和具有顛覆性技術的創新創業團隊。有別於一向為獎勵設定規則,「引進計劃」會破天荒視乎個別項目而設計不同的人才獎勵補貼和項目資助。

  延伸閱讀:廣州打造雙創中心 助港澳人才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建國際學術會議永久場地 鋪建人才特區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南沙積極夥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培育國際化一流專才,帶動南沙成為亞太區有名的國際級人才特區。(網上圖片)

  南沙亦設立「南沙國際化人才獎勵計劃」。南沙雖然是廣州市下一個轄區,但個計劃卻納入「省」級人才獎勵項目之上,按省級享有關稅收優惠政策,給予南沙境內高端而需求大(內地稱為「緊缺人才」)的人才給予獎勵補貼。南沙亦計劃打造成為國際高水平學術會議(學術組織)永久舉辦的地方。

  南沙特別與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中國科學院大學廣州學院一起,培育國際一流學者和創新科研團隊。此外,南沙會培養成為「現代學徒制」試點,集科研、教學、培訓、交流於一身的國家級技能人才綜合發展的基地,已有計劃是首先建立國際化旅遊專業特色院校,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產教融合旅遊實訓基地。

人才特區設海外人才離岸孵化基地 鼓勵高層次交流

  南沙的「特」別在於,南沙會建立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鼓勵南沙的企業、科技研究院在外國設立境外研發機構、分行或離岸孵化基地,在外國當地培育高層次人才,然後透過交流惠及南沙。同時,設立「國際人才驛站」,透過短期項目,匯聚國內外人才。

擬承認國際專業資格 刺激人才進駐就業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南沙積極吸納外籍專才,研究承認國際公認的專業資格,讓專才加快投入工作。(圖片來源:Getty)

  專業資格也「特」別開放。以往,擁有外國職業資格的人才來到中國,都要重新接受資格審核或考試,南沙研究直接承認人才的國際資歷,如國際註冊會計師、特種金融分析師、精算師、建築師等知名度高又社會廣泛通用的職業資格,不用再重新接受審核,以增加招攬人才的吸引力。

  現階段南沙允許旅遊、設計、建築等具有境外職業資格的專才備案後在南沙工作。而註冊建築師、註冊結構工程師等專業,則鼓勵在南沙參加職業資格考試,合格後在南沙區內執業。

  延伸閱讀:廣州設創新創業孵化基地 成粵港澳大灣區創業龍頭

設南沙簽證口岸 最長簽5年允許多次出入

  在廣州,白雲機場、廣州東站都是有簽證業務的口岸,而南沙爭取成為第三個有簽證「特」權的口岸,有權按需要自行制定人才簽證標準,以及開展技術移民試點。 那就是說,為外籍人才出入境提供便利,讓在南沙區內高校、科研究所、重點企業機構邀請外籍知名專家學者,能來到南沙口岸辦理不超過5年的多次入境有效訪問簽證,方便出入貢獻南沙。

准用港澳藥物醫療器材 吸引外籍人士到人才特區生活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南沙的其中一個重要產業是生物醫藥,但為了令外籍專才更安心,批准指定醫使用港澳註冊的藥物及醫療機器,當中看到南沙建立人才特區的決心。(圖片來源:Getty)

  照顧到外籍人才在南沙工作及定居的需要,南沙還「特」制了一套生活上的配套。計劃在3年內增設1萬套人才公寓和共有產權房,並以優惠價購買南沙商品房。

  子女教育方面,增加國際學校數量,提供高水平國際教育。醫療方面,在南沙區指定醫療機構,能夠使用在港澳批准使用的藥物及醫療器材,為外籍人才提供多元化醫療服務。

  南沙希望建立國際人才數據庫,首先於2025年前人才相對南沙區經濟的「人才貢獻率」能居於亞太地區水平。至2035年,南沙成為外籍人員一個重要門戶,是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集聚的中心,成為國際人才特區。

  延伸閱讀:廣州建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電競中心 擬設10億產業基金

大灣區引入港式家庭醫生 強化基層醫療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職業教育cover

東莞深圳發展職業教育 建高技術世界工廠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香港5G智慧醫院cover

【5G智慧醫院】遙距手術、機械人醫護 勾劃香港5G智慧醫院藍圖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創業獎金計劃cover

兩獎金計劃招攬年青創業家 要求從事創科熟知國情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