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3-11
1970年3月11日,有「量子之父」稱號的潘建偉於浙江東陽出生。
潘建偉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是此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他作為首席科學家,參與研製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還參與研發量子電腦原型機「九章」,在相關領域做出卓越貢獻。他的研究更與倫琴發現X射線、愛因斯坦建立相對論等影響世界的科學成果一起被《自然》雜誌選為「百年物理學21篇經典論文」。
1992年,潘建偉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畢業,於1995年獲得該校理論物理碩士學位,1996年又遠赴奧地利因斯布魯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1999年,潘建偉博士畢業,同年他作為第二作者的量子態隱形傳輸實驗取得「量子信息實驗領域的突破性進展」,這個實驗更被公認為量子信息實驗領域的開山之作,亦被歐洲物理學會評為世界物理學年度十大進展,列入美國《科學》雜誌年度全球十大科技進展。
回國後,潘建偉於2001年入選「中科院引進國外傑出人才」,獲得了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項目的支持,得以在科大組建自己夢寐以求的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實驗室。2003年,潘建偉首次成功地實現自由量子態隱形傳輸。2008年,潘建偉利用冷原子量子存儲技術,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具有存儲和讀出功能的糾纏交換,建立了由300米光纖連接的兩個冷原子系綜之間的量子糾纏,同年他在上海浦東創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量子工程中心。
2014年11月,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陳騰雲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清華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通過發展高速獨立激光干涉技術,配合中科院上海微系統所自主研發的高效率、低噪聲超導納米線單光子探測器,將可以抵禦黑客攻擊的遠程量子密鑰分發系統的安全距離擴展到200公里,並將成碼率提高了3個數量級,創下了新的世界紀錄,這項成果發表於物理學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
2016年8月16日,由中國科學家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亦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網絡,此項目的首席科學家正是潘建偉。
2020年,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研製出76個光子的量子電腦原型機「九章」,200秒的「量子算力」確立了中國在國際量子計算研究中的第一方陣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