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6/11/2023
香港交通网络发达,目前全港的大街小巷加起来一共有4,000多条,当中最古老的一条,便是上环的水坑口街,英文名Possession Street,直译过来就是“占领街”。这里是当年英军抢摊登陆港岛的据点,亦是香港步入殖民统治的开端。
《南京条约》签订前 英国水坑口登陆 强占港岛
1842年8月29日,清廷因鸦片战争被逼与英国签订当代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条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内容包括将香港岛割让予英国。
不过其实早在《南京条约》签订前一年,英国驻华商务总监查理‧义律便与清朝钦差大臣琦善私拟《穿鼻草约》,虽然草约从未为双方正式签署,但英军却在1841年1月在如今水坑口街强行登陆,甚至举行升旗礼和鸣放礼炮,宣布正式占领香港岛。
延伸阅读:当年今日|1842年8月29日 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水坑口街比邻上环大笪地 英国早期驻扎军营
或许你不知道水坑口街在哪儿,其实它就在昔日的上环“大笪地”旁边。当年登陆港岛的英军,就是在大水坑上那片可眺望整个海港的平地扎营。
有指“西营盘”一名的由来,就是来自上环大笪地军营,意思是在港岛西面的军营盘地,后来山下新开发和填海土地,亦通称为西营盘。
水坑口街原称“波些臣街” 太难读被弃用
根据1894年的《香港街道名册》,Possession Street的中文街名本来译作“波些臣街”,选择音译而非直译“占领街”,估计是希望减低华人的反感,但由于“波些臣”读法“绕口”,名称并未广泛使用。
那当时人怎样称呼这一带?波些臣街原有一条水坑,由荷李活道冲流下来,是附近居民的重要打水处,故华人一般喊这里作“水坑口”。19世纪中后期,政府重建该区,索性把中文街名改为“水坑口街”。
延伸阅读:香港街道故事|荷李活道看尽中上环苏豪区、文武庙、古董街
水坑口街 香港殖民管治历史的起点
作为英军第一条占领的街道,水坑口街是香港殖民管治历史的起点。这里有过香港第一间警署,位置是现在的“差馆上街”;占领水坑口街后第一条开辟的道路,就是荷李活道。
香港开埠后,商贸发展愈见蓬勃。早期英国人主要在中环聚居和经商,洋行、银行、船务及雪厂等都设于中环;而华商则在上环建立根据地,经营包括药材、海味及杂货等南北货物贸易。时至今日,上环依然是药材海味店的集中地。
延伸阅读:香港街道故事|雪厂街真的有雪厂!做过第一代中环天星码头 见证香港政经变迁
水坑口街曾为红灯区 妓院后迁石塘咀
19世纪战乱频繁,很多政客和商人带着资金、技术来到香港。伴随他们而来的,还有专门接待商贾的娼妓。
昔日水坑口街妓院处处,很多人来寻花问柳。后来中区在1890年代大规模填海,海岸线由皇后大道伸延至干诺道对开,石塘咀是其中一处新开发土地。适逢1904年水坑口妓院发生火灾,时任港督弥敦下令把水坑口街的妓院迁至石塘咀。石塘咀新建的妓院地方大、设施新,色情事业愈见昌旺,后来更衍生出“塘西风月”之名。
著名港产片《胭脂扣》正是塘西风月的代表作,电影由已故影星梅艳芳及张国荣主演,讲述“红牌阿姑”如花与富家公子十二少由相恋到殉情的凄美爱情。
延伸阅读:梅艳芳上映|与张国荣互换合约 合作经典电影《胭脂扣》
军营搬迁 水坑口街旁大笪地变“平民夜总会”
随着英军军营从水坑口街附近迁出,腾空出来的地皮,开始为流动小贩和街头表演者聚集,变成大家熟悉、有“平民夜总会”之称的上环大笪地。
1970年代西区大规模重建,上环大笪地被改建为荷李活道公园,小贩们陆续搬到林士街旁的上环新填地摆卖。
延伸阅读:回顾香港历史 为什么上环大笪地会消失?
水坑口街亦被重整,狭巷改建行车道,旧楼换成新建筑,风貌大转变。
180年后今日,水坑口街不再见到水坑,被英国强占的香港也回归祖国怀抱。千遍一律的城市景观,模糊了历史的伤痕,唯有Possession Street一名,记下岁月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