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水稻专家杨华德 用中国技术解决非洲吃饭问题

编辑︰许可

  2024年4月公布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水稻专家杨华德是其中一位。他援助非洲逾10载,用中国的技术和经验,解决当地的吃饭问题。

杨华德:淋过雨 所以想为别人撑伞

杨华德援非超过十年,布隆迪是他的第二站。图为杨华德(左)与专家组成员在一处杂交水稻田考察。(网上图片)

  杨华德1964年出生在四川内江农村。他很记得上世纪70年代,村里的水槄产量一直很低,后来当局派来了农业技术员,为大家解决种植技术问题,那一年大家即实现水稻产量翻倍,往年只半满的柜子装满粮食。

  这次经历让杨华德决心学农,希望能帮助更多人吃上饱饭,“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想为别人撑伞。”他说。

  杨华德从农业专科学校毕业,又完成研究生课程,此后一直从事农业技术工作,成为水稻专家。2013年,他被农业农村部选派为援非专家,到莫桑比克工作,这是他在非洲的第一站。

  2015年,在莫桑比克工作期满,杨华得没选择回国,他和七位同事一起,主动申请到另一个非洲国家布隆迪,参与中国另一个“硬骨头”援助项目。

饥荒严重 杨华德抵布隆迪感震撼

杨华德希望中国技术能令布隆迪人民都吃得饱;当地农民在中国技术支援下,水稻大幅增产。(网上图片)

  有1,000多万人口的布隆迪是全球最不发达国家之一,贫穷人口超过六成,当时还是非洲饥荒程度最严重的其中一个国家。

  抵达布隆迪的第一天,作为专家组组长的杨华德,被道路两旁破旧民房和赤脚乞讨的孩子所震撼。他发现,当地大部分乡下人家每天只吃一顿饭或者两顿饭,且只能吃木薯或者玉米,“还吃不饱”。

  此后杨华德和同事克服饮食不适应、卫生条件差等困难,并用了半年时间走遍布隆迪种植水稻省份,了解造成当地作物产量低的原因,并锁定以推广杂交水稻作为援助策略。

  杨华德说:“杂交水稻能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一定能够在布隆迪取得成功。”

亲自示范 杨华德创非洲水稻高产纪录

杨华德帮助当地农业发展,2022年获布隆迪总统颁发荣誉证书。(网上图片)

  推广中国杂交水稻不是一帆风顺,此后不少外国农业专家曾在布隆迪推行增产试验,但都未能成功,所以当地人对这新技术一开始很冷漠。

  当然,杨华德和同事没有气馁,他们又是讲解,又是亲自示范。2016年,他试种的杂交水稻产量达到每亩924公斤,刷新非洲水稻高产纪录,这惊人数字终于让布隆迪人心服口服,自此来自中国的技术广泛推展开去,也有更多当地农民因而吃得饱、生活改善。

  在布隆迪,杨华德还培养了很多当地技术人才,他接受访问时,曾提到一名叫恩达伊克基的“弟子”。

  90后的恩达伊克基原是义务翻译员,杨华德见他聪慧好学,便选定他做青年农民带头人,手把手教他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延伸阅读:为中国人吃上饱饭奋斗一生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徒弟感恩杨华德 为儿子取名“Yang”

杨华德为布隆迪培养了不少农业技术人员,图为他在田间讲解。(网上图片)

  恩达伊克基不负期望,他不单靠这些技术致富,还配合中国农业专家们工作,协助示范村的村民丰收脱贫。

  后来恩达伊克基娶妻生子,把第一个孩子的中国名取为“Yang”,也就是杨华德的“杨”。

  自2015年来到布隆迪,杨华德已多次主动申请延期工作,尽力为这个国家“撑伞”。

  他的工作一直很忙碌,“我们几乎每周都出差,经常一个月有20多天都在其他区县的水稻田里工作”;皮肤干涩、双手皴裂,是他和同事的常态。因为工作等原因,他更多次放弃每年一度的回国休假,甚至缺席了独子的婚礼。

  “在布隆迪的生活条件确实比较艰苦,工作任务也颇为繁重。然而自然条件优越,我们有机会为当地居民推广更多农业技术,创造价值,改善民生。即使再辛苦我们也心甘情愿。”

援助工作进入攻坚期 杨华德延迟退休

援非逾十载,杨华德工作备受各方肯定。图为他获颁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奖。(网上图片)

  2024年,杨华德已届60岁,但因为援助布隆迪的工作正处于攻坚期,他决定延迟退休。

  “经常有人问我是否愿意继续留在布隆迪?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在这片土地上,生机勃勃的稻田寄托着布隆迪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也饱含着中国农业专家传授技术、共筑友谊的情怀。  

  2024年4月,杨华德当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颁奖词说:“丝绸包裹的种子,来自中国,饱满飘香的稻谷,长在非洲。从一个项目,到一个产业,黄皮肤汉子的执着,让黑皮肤的兄弟,理解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意。稻浪千重,路远情长。”

  延伸阅读:百岁杨振宁的家国情怀

飞天的文科生 神舟十八号太空人李广苏

敦煌保育80年|“敦煌痴人”常书鸿 放弃留法回大漠 “为它死也值!”

中国画家吴冠中

笔法融汇中西 画坛大师吴冠中与香港“相遇相知”

七下冰洋 26天建起长城站 南极拓荒者郭琨

最新文章

搭火车看中国|“四极”火车站在哪?起点终点同一站的高铁何处有?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时代英雄

朱光亚是核武“众帅之帅” 原子弹首爆时他为何不在观测站?

杰出名人

乘神舟十八号一飞冲天 “农村娃”李聪有什么期待?

创新先锋

小米造车

小米造车|从无到有只需3年 雷军:小米正式成为一家车厂

潮流人物

KOL时代|坚守“生死第一线” 85后医生推广医学科普 救人无数

小城大事

女性第一人!董红娟登顶全部14座8000米级高峰

运动健儿

杭州亚运人物篇|世界“新蛙王” 覃海洋有多强?

影视巨星

姜大卫,《新独臂刀》、《大内群英》、《再见亦是老婆》、《白日之下》

金像奖2024|香港首位亚太影帝 姜大卫为一个原因坚持演武侠片

编辑推荐
当代中国-当年今日-山东舰

2019年12月17日

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

电磁弹射航母命名“福建舰”有玄机?

中国航母|“福建舰”下水 004是核动力航母吗?

3条电磁弹射轨道全曝光 福建舰会在2024年服役吗?

福建舰何时能服役?还需要什么试验?

2:30

总体国家安全观10周年 一文认识“国家安全”

1:48

极地科考船人性化设计 “雪龙2”Wi-Fi全覆盖 菜式不重复

2:49
我们的故宫-榫卯

我们的故宫|榫卯和斗拱的关系密不可分?

2:05
一带一路-健康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科普篇|让中国医疗“走出去” 健康丝绸之路如何惠及世界?

1:58
一带一路科普篇-绿色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科普篇|绿色丝绸之路是什么?一文看清重点成果

1:54

一带一路科普篇|如何以“中国方案”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2:25

一带一路科普篇|RCEP是什么?它与一带一路如何1+1>2

农田、货柜船
温铁军

温铁军从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差异

坐在轮椅的人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欣赏别人的幸福

道济会堂
丁新豹

丁新豹忆基督教跟革命的关系密切?

学如不及 犹恐失之

  孔子的好学人人都知,他的自我学习态度是“学而不厌”,他同时也要求学生有这样的学习态度。

  《论语》里收录了许多记载孔子好学的名句,其中一句名句就是出自《论语 · 泰伯第八》的“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做学问好像追赶什么似的,生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恐怕会丢失。”套用今天的话语,就是学习要有“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就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延伸阅读:世事洞明皆学问...

28年1次

  今年能“穿越”回1996年?大家都买起了1996年日历?因为今年的公历日历,跟1996年完全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巧合”呢?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