歇後語「老王賣瓜」 下一句是甚麼?

  「老王賣瓜」,或稱作「王婆賣瓜」,歇後語是「自賣自誇」,即是自己誇獎自己所賣的東西。

  這句說話來自一個宋朝時期的民間傳說。老王,姓王名坡,又被人稱為王婆(本是男兒,因說話多而被稱為王婆)。他本是西夏人,宋朝時期因邊境戰亂頻繁,因此到了宋朝都城汴京,繼續其老本行:賣瓜。

  他種植及出售的不是中原人所熟悉的瓜,而是來自家鄉一帶的哈密瓜(當時稱為胡瓜)。

  然而,住在中原的人並未見過哈密瓜,所以即使哈密瓜十分香甜,王坡每天所賣出的哈密瓜也是寥寥可數。王坡別無法子,於是生心一計,在市集大叫大嚷:「這瓜很甜呀!這瓜很香呀!大家來嘗嘗吧!」

  碰巧有一天,宋神宗出宮巡視,聽到有人在自吹自擂自己所賣的東西,便叫停轎夫。問道:「是誰在那賣瓜?還自賣自誇?」

  王坡見皇上大駕光臨,不慌不忙地呈上一片哈密瓜給神宗品嚐。宋神宗吃了幾口,覺得甘甜清香,便說:「這瓜很好吃!誇得有理,誇得實在!」

  自此,王坡賣的哈密瓜便大受歡迎。「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也就成了賣瓜的老王最貼切的描述。後來這個歇後語又被引申成為自吹自擂,吹捧自己出售的貨物。

   延伸閱讀:趣談中國文化|「呆若木雞」竟是誇獎? 

煲電話粥  

   今時今日人與人之間互相通信可以通過各式各樣網上傳訊工具進行,不少人更因為要時刻與人通信而變成「機不可失」的手機族。不過,以往沒有互聯網的時代,不少人就喜歡「煲電話粥」。

  「煲電話粥」是2000年前香港人慣常使用的俗語,意思是一個人長時間用電話來聊天。「講電話」又與「粥」扯上甚麼關係呢?為何又不是煲電話飯呢?

  「煲」是長時間的煮食的方法,是粵菜烹調技巧中重要一環。

  通過「煲」的過程,可將食材徹底煮熟以及慢慢地熬煮食物,令其味道更香濃。因此,廣東人煮粥的方式較多...

「阿崩」的歇後語有幾多?

  猜一猜:如果有人有生理缺陷,例如天生崩口、崩牙,他吹起簫來,會有甚麼效果?答案就是口會漏風,一定未如理想了。

  於是,就有「阿崩吹簫,嘥聲壞氣」的歇後語,形容人白費功夫,最終沒有結果。

  不過,也有人說歇後語是「阿崩吹簫,離晒大譜」,因為天生崩口的阿崩,吹起簫來跟不上曲譜的節奏,會偏「離」曲譜,就變成「離譜」了。

  「阿崩叫狗」又為何會「愈叫愈走」?這是因為阿崩是崩口或者崩牙,發音不準而造成的。阿崩其實是...

那些年會說的「交關」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些長輩用上「交關」這個形容詞呢?例如說「惡得交關」(意指很惡)、「蠢得交關」(意指很蠢),那麼大家又知不知道什麼是「交關」呢?

  「交關」,通常用作形容詞,意思與「非常」相近。「交關」這個形容詞除了在粵語語境常用外,上海話、寧波話、衢州話都有這樣的用法。

  早於漢代,「交關」一詞已經出現於文獻當中,原本的意思是一個貿易交收的動作,陳壽《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有載:「淵遣使南通孫權,往來賂遺。」 裴松之注引三國·魏·魚豢《...

「西國冬至」是甚麼節日?

  冬至是中國傳統上一個重要節氣,而聖誕節則為歐美一個重要的日子,有沒有想過昔日在中國曾經出現一個節日叫「西國冬至」?

  所謂「西國冬至」,其實就是聖誕節。

  在晚清時期,西方文化傳入中國,甚至不少外國人踏足中國這片土地,以及定居,與中國傳統文化發生不少碰撞,其中上海在19世紀中葉開始便成為了中西文化匯聚的大城市。

  外國人來到中國旅居後,便將西方人過聖誕節的習俗帶來中國,不過當時中國人對這個節日不甚了解。

  上海...

相關標籤

「大步檻過」與天神有關?  

  在傳統中國民間社會當中,有很多習俗及俗語會帶有迷信的色彩。   在廣東話俗語當中,有一句俗語叫作大步檻過,當中便有迷信元素在其中。

  「大步檻過」意思就是遇是不幸事情或困難時,幸運地躲過災難或順利渡過難關,與逢凶化吉意思相似。

  「檻」,即門檻的意思,是古代中國建築門框下的橫木條或石條,在實際功能上有防風、防水、防火、穩固結構基礎等,而在民間信仰上則有避邪擋災作用。

  古人相信門檻是由天神掌管,踐踏門檻就是對神明不敬,若踏上了...

猜歇後語:張飛戴口罩

  疫情期間,人人都要帶上口罩,保護自己保護別人。戴上口罩,看見的只有一雙眼睛,如果要打卡拍照的話,人人都會說一句:「要眼睛笑」,往往令拍攝氣氛更輕鬆。

  在《三國志》的張飛本傳中,便形容張飛雙眼十分大,瞪眼怒目能夠嚇退曹兵的事迹。當中有一句:「飛據水斷橋,瞋目橫矛曰:『身是張益德也,可來共決死!』敵皆無敢近者,故遂得免。」可見他雙眼大得厲害,能震懾四方。

  料想他載上口罩的話,便只見一雙大眼了。後人便流傳幽默一句:「張飛戴口罩—顯大眼」。

  延伸...

春雨貴如油

  踏進春天,大家可能對濕悶的天氣感到煩悶,不過對農夫來說,春雨是非常可貴的,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這種說法在宋朝已出現。宋《景德傳燈錄》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古時油是一種貴價的生活用品,因為油能夠點燈、煮菜、生火、取暖,是賴以生存的用品。

  春天下一場雨,是喜雨,能潤澤大地萬物,像油一樣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說:「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對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