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牙祭

  「打牙祭」乃四川方言,原本是四川人祭祀財神(或稱土地神)的習俗,後來泛指吃肉或豐盛的菜餚。

  《犍為縣誌·風俗》記載:「工商業家月以初二、十六兩日肉食二次,名為打牙祭,已成為各家普遍之習慣。」四川商人傳統每逢月初及月中都以雞、豬、魚等肉類祭拜土地神,祈求保佑自己生意興隆,客似雲來。拜祭過後,上上下下自然要大吃一頓,「祭」自己的牙齒,於是便有了生動貼切的「打牙祭」之說。

   以前肉價十分昂貴,平常百姓很少機會吃肉,因此異常看重「打牙祭」。如果東主不辦「打牙祭」,會被員工咒駡「牙祭不打,生意要垮」的!

   隨着經濟發展,現在無論是四川或是內地其他省份,打牙祭幾乎是每天的事了!

 

安徽最難又最浪漫的休寧話

  試試拆解這句休寧話:「挨夜邊,坐是門舌兒,看着日頭下散」,挑戰這被封為徽州最難的方言!

  「挨夜邊」是「挨着夜空的旁邊」,意比黃昏;「是」即「在」;「門舌兒」以門喻口,舌就是門檻了;「日頭下散」代表「太陽下去」。

  全句意思:黃昏,坐在門檻上,看着太陽下去。話語生動浪漫,不得不佩服休寧人的無限創意。

  休寧方言使用範圍在屯溪區,是黃山市的經濟中心。它在徽語中極具代表性,不但將徽州方言...

天不怕地不怕 就怕溫州人說鬼話

  抗日期間流傳一句佳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溫州人說鬼話」,不是指溫州人講鬼故,是指日本鬼聽不懂溫州話。

  據說,那時八路軍部隊為了加強保密溝通內容,找來了溫州人作為聯絡人,日軍情報部門總是翻譯不出其所意,因溫州話實在太過複雜。

  後來,溫州話又成為了越戰英雄。當年我軍用了多種方言溝通,包括被視為相當艱難的廣東話,都被敵軍一一識破。後來轉用溫州方言,同樣事情就再沒有發生。

  近年,美劇《盲點》也稱溫州...

四川話中的龜兒子

  「你龜兒子最近去哪裏了呢?老子好久都沒有看到你了。」猜猜是來自那裏的方言?

  又「你龜兒子」,又「老子」,看似很粗鄙的用語,但其實是不拘小節、豪邁奔放的四川人的習慣用語,意思是「你最近忙甚麼去了,我好久都沒有看到你,十分想念啊!」

  又例如這句:「今天老子去上網,啥子狗兒麻糖的人都有。」「啥子」是「甚麼」,「狗兒麻糖」就是「亂七八糟」的意思,完全顯現出四川人的粗獷豪邁。

 ...

不要做個「二百五」

  說人「二百五」,就是嘲諷別人蠢,不會動腦袋。這個詞在山西、東北、西南方言中都流行。而吳語、客家話也長期流行著它的變體「兩百五」。現時,全國普遍都懂「二百五」這個方言,但你又知道它的來歴嗎?

  據說戰國時期,齊國大臣們嫉妒蘇秦,派刺客殺了他。齊王誓要捉拿刺客報仇,謊稱蘇秦是內奸,表示要以千兩黃金獎賞除掉這內奸之功臣。結果有四人自稱是刺客,請齊王各賞他們二百五十兩黃金,齊王就將這四個「二百五」斬了。

  另外一個說法,古時五百兩銀子稱為「一封」,二百五十兩就是「半封」,「半封」諧音「半瘋」...

相關標籤

一抽二掕

  購物過後,兩手拿着幾袋戰利品回家的樣子,常用「一抽二掕(lang3)」來形容。

  一抽二掕,也有人寫成「一抽二襱(lang3)」,讀音和意思都是一樣的。

  究竟甚麼是「掕」?「掕」字有用繩紥緊,用勾掛住,或者把東西捆在一起的意思。「一抽二掕」形象化地描述了左一袋右一袋的樣子。

  形容同樣景象的,廣東話中還有「藤掕瓜、瓜掕藤」,也非常常用。

  延伸閱讀:在天願作比翼鳥 在地願為...

「抵冷貪瀟湘」與林黛玉有關?  

   最近天氣寒冷,不少人苦惱出門時穿甚麼衣服才夠暖。   然而,即使天氣再冷,總會有人愛穿得少,老一輩的人通常會以「抵冷貪瀟湘」來形容。

  「抵冷貪瀟湘」,意思就是人們因愛美貪靚而穿得不夠,以免因穿得太多而顯得浮腫難看,即使難受仍心甘命抵。

  不說不知,抵冷貪瀟湘中的「瀟湘」源自《紅樓夢》中林黛玉所住之處瀟湘館。

  這裏的「瀟湘」二字引用了帝舜同瀟湘二妃娥皇、女英的典故,她們二人都是美女,因哭舜而自投湘水尋死。後人為了紀念她們,就以...

庹縮

   如果被人說「庹縮」,你的形象就沒了。

  「庹縮」,粵音為「度叔」,意即形容很懂得精打細算、甚至佔別人便宜的人。遇到這種人的話,就要避而遠之。

  明朝梅膺祚所撰的《字彙》中說「庹,兩腕引長謂之庹。」意思是說, 指成人兩臂左右橫伸之間,由左手的指尖到右手指尖的距離,合起來約有五尺。《直語補證 · 庹》中則說:「以手量物長短曰庹。」

  總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