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中國文化|「不二法門」原是佛語?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成語「不二法門」常用作比喻最好的或獨一無二的方法。「不二法門」中的「不二」是否是唯一的意思?而「法門」又是何解?

  成語「不二法門」原為佛教用語,出自《維摩詰所說經.入不二法門品》。「不二」原指平等,沒有彼此之別;「法門」原指王宮的南門,後來佛教沿用「法門」一詞,指修行佛法的途徑或修行入道的門徑。

  據經中所載,有天文殊菩薩、維摩詰居士與31位菩薩討論「不二法門」,各位各有見解。文殊菩薩認為「不二法門」是不可言傳的入道門徑,要進入不二法門,不是通過推理、比較、歸納等方法揣度探尋;必須直觀體驗,向內發掘和實踐。

  文殊菩薩詢問維摩詰「菩薩怎樣進入不二法門」時,維摩詰默然無言。文殊菩薩歎說,維摩詰的「默然」,正是意味着「不二法門」不能用語言文字表達,不靠言語傳授,只靠內心思考求得大徹大悟的修道門徑。

  後來,成語「不二法門」除了佛學上的原意,在中國文化中亦會用作比喻能夠達到目標的唯一方法。

趣談成語「感戴二天」 中國文化中有兩個天?

趣談中國文化|難道桃子有毒?「二桃殺三士」是甚麼一回事?

趣談中國文化|「一葉障目」竟為偷盜?

趣談中國文化|「一了百了」原是讚人聰慧?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倒瀉籮蟹  

   面對混亂無法控制的場面,人們往往會呈現出手忙腳亂的情形,在粵語中會用上「倒瀉籮蟹」來形容,但到底手忙腳亂為何會與「倒瀉籮蟹」相互連繫呢?

  「籮」即是籮筐,是一種用竹子編成的農具,至於「倒瀉」則是指從上向下傾瀉,兩者結合的意思就是盛載滿滿一籮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

  想像一下這個情景:滿滿一籮筐的螃蟹翻倒在地上,螃蟹四下逃散;要把逃脫的螃蟹權抓回籮筐,不但手忙腳亂地要伸手去抓,又要防備手上的螃蟹用蟹螯攻擊自己,實在是不知如何是好。

  ...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