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莫望報

  施即給予,恩即恩惠,給予別人恩惠,不要(莫)期望回報,這話的後續是「望報莫施恩」,如果在期待別人給你回報,就不要施予恩惠吧!

  這話說來容易,實際行動時卻有點困難,例如一對夫妻,做妻子的為家庭盡心竭力付出一切,期望丈夫可以體恤自己,多點關心,但實際可能事與願違;中國傳統觀念之中,父母也期望養育子女長大成人之後,可以回報自己,但未必一定可以如願以償。即使朋友之間的情誼,也不應與回報掛勾,否則可能「希望愈大,失望愈大」。

  因此,無論是家人、朋友、同事、鄰居,甚至只有一面之緣的人,如果抱着對方要報恩之心去幫助別人,便會掉進沒完沒了的「計算」之中,錙銖必計,人就變得自私自利。人與人之間就缺乏關懷與幫助。事實上,有能力幫助別人是「福氣」,上天在適當時候便會給予你回報。

有人辭官歸故里 有人漏夜趕科場

  這二句話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本書是描寫清代康雍乾盛世科舉制度下,讀書人求取功名的小說,記載了「有人漏夜趕科場」的情景,但另方面則「有人辭官歸故里」。現在我們多以此話比喻有人選擇離開,有人則繼續留下。

  科舉制度由隋朝建立,一直沿用至清朝,是平民儒生升官發財的一個主要途徑。所謂「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就是說明為何有人連夜赴京趕科考,盼能金榜題名、光宗耀祖。然而,踏入官場不一定能平步青雲,仕途險惡,貪污成風,懷才不遇的人屢見不鮮。因此,不少人斷然辭官,返歸故里。

  人生不同時期,有不同...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工匠要完成(善)一件作品,必須先令器足夠鋒利。這句話看似與工具使用有關,但實際是孔子跟其學生談及治國之道,借喻為要做好一件事,準備工夫一定要充足。

  此話出自《論語·衛靈公》: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孔子告訴子貢,一個工匠要把工作做得完善,應該先把工具準備妥當。那麼為仁是用甚麼工具?住在這個國家,想對這個國家有所貢獻,必須結交上流社會,跟政壇要員等成為朋友。有了良好的關係,然後...

割雞焉用牛刀

  雞和牛是兩種尺碼相差甚遠的禽畜,殺雞用宰牛的刀,實在有點小提大做,多此一舉。

  例如幼稚園生要做一個關於動物的研習報告,讓學生跟不同動物拍照,然後略為介紹一下便可,但用上博士論文的資料和方法,絕對是「割雞焉用牛刀」了吧!

  句子的典故是這樣的:孔子的學生子游,在擔任魯國武城首長時,用禮樂教化百姓。有一天,孔子到武城,聽到武城一片弦樂歌聲,便微微笑說:「割雞焉用牛刀?」意思是...

上有好者 下必有甚焉

  上指居上位的人;好即愛好;甚指更厲害。居上位的人有那一種愛好,在下面的人必定愛好得更厲害。這話出自《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節》。

  從正面角度而言,此話指上行下效,影響深遠。如某上司積極正面工作,對下屬愛護有加,做下屬的也會效法上司,上行下效,各司其職。

  從另一角度看,此話也有諷喻成份,指下面的人為迎合上位者的愛好,無所不用其極,滿足上位者的需要。

  晉武帝是一個縱情聲色的皇帝,公卿大夫、巨族富室也跟着模仿。同時,晉武帝後...

相關標籤

上墳不帶五果 家中無災禍

  4月清明節前後,很多人都會去掃墓。掃墓會帶備三牲祭品,水果是少不了,是不是所有水果都可以用來掃墓拜祭先人?俗語有說:「上墳不帶五果,家中無災禍」,哪五種水果不宜供奉給先人?

  第一是空心果,如哈密瓜、木瓜,代表不幸;第二是梨子,有分離的意思;三是莓類水果如草莓、藍莓,因為「莓」普通話有「沒」的意思,不吉利;四是一串串的水果,如荔枝、葡萄,有「串串隨祖」,傳統認為對祖先不敬;五則是多種子水果如石榴、百香果,多籽水果被認為是「不夠純潔」,恐有不敬之嫌。

  中國傳統祭品都與...

春雨貴如油

  踏進春天,大家可能對濕悶的天氣感到煩悶,不過對農夫來說,春雨是非常可貴的,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這種說法在宋朝已出現。宋《景德傳燈錄》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古時油是一種貴價的生活用品,因為油能夠點燈、煮菜、生火、取暖,是賴以生存的用品。

  春天下一場雨,是喜雨,能潤澤大地萬物,像油一樣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說:「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對春雨...

輕僄僄

  這個廣東方言應該不難估到吧!對的,「輕僄僄」就是廣東人日常都說到的「輕飄飄」,意思就是形容某人或某一件物件比想像中輕柔。「僄」發音亦作「飄」。

  詹憲慈《廣州語本字》:「僄僄者,形容物之輕也,俗讀僄,若飄。」「僄」字在古時已經有,在《說文解字》作「輕也」。

  荀子形容楚人《荀子·議兵》形容楚人矯捷,就曾說:「輕利僄遫,卒如飄風。」就有身輕如燕、靈巧矯健的意思。今天我們說的「輕飄飄」,其實就是「輕僄僄」啦。

  延伸閱讀:龍九子之一:贔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