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西部城市 過年習俗大不同

編輯︰馮淑嫻

  派利市、貼揮春、舞龍舞師、逛花市,香港人見得多,都是廣東人過新年的傳統習俗,但在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的江門市和肇慶市,則有一些極富地區特色的賀年習俗依然保存下來,而且充滿歷史的香氣。從過年的習俗,看到粵港澳大灣區奮力奔前的同時,人民努力地保存家鄉傳統的承傳文化。

江門年初二放生鯉魚 祈求來年豐衣足食

  定位為粵港澳大灣區西翼樞紐門戶城市的江門市,農曆年保留了不少具有特色的習俗,其一就是「放生活鯉魚」。

  廣東人喜歡過年買鯉魚,愛其生龍活虎的跳躍特性,有「鯉躍龍門、升價十倍」之意頭,來年必定升官發財、鴻運當頭。

  在香港有見過商人把魚肉釀在鯉魚肚內,取其「年年有餘」之意。釀鯉魚一般不吃,放進冷箱「扎年」,意味着來年必定豐修有「餘(魚)」。江門市的農村,每年年初二開年時,農村婦人都買一尾活鯉魚「放生」。婦人買得活魚後,先配以炒米、糖、粉印餅等祭品拜神開年,祈求來年生意興旺、人口平安。之後,盛一桶水,把鯉魚放進去,前往驛前橋、募前橋的河邊埠頭,把活鯉魚放進河裏「放生」。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粵港澳大灣區江門市,農曆初二開年時,其中一個習俗,是婦女一早便叫「好生鯉來啦」,挑一條大鯉魚回家開年,祈求來年事事有生機。(網上圖片)

看新會魚燈 祈求年年有餘

  另一個與鯉魚有關的習俗,就是「新會魚燈」。

  魚燈是一種用紙紥而成的民間工藝鯉魚燈,就像香港年宵時在維多利亞公園看到的紙紥燈會相似。江門市新會區每年元宵節,街頭巷尾、家家戶戶門前都懸掛魚燈,取其「年年有餘」之意。鯉魚燈造型跳脫活潑,魚眼烱烱有神,魚肚內加上燈泡,整尾魚立即生龍活現,充滿活力,象徵一年甚麼事都有生機,身體健康生意興隆。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江門新會有名的「新會魚燈」,是新會的民間工藝鯉魚魚燈,從前每家每戶都為小孩製造一個鋰魚燈,寓意聰明活潑。(圖片來源:中新社)

新會廟會一連四天 吸引珠三角遊客

  江門市新會區每年從年初一至年初四,於新會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舉行「新會廟會」,連續4天為市民舉行不同的新春民間文化表演,包括有「蔡李佛」武術表演、醒獅跳上高椿柱上「採青(菜)」、金龍獻瑞等賀歲節目。新會廟會每年都吸引五邑及周邊珠三角地區的遊客,形成了江門市本土特有的文化傳統。

開平泮村舞燈會 華僑子孫回鄉  

  正月十三,江門開平泮村村民會於鄺氏祠堂門前舉行巨龍接燈的燈會慶典,是泮村的大型慶祝活動,相傳燈會始於明朝,至今有五至六百年歷史。

  村民一般都會抬着祭品,以羅傘彩旗開路,提着大花燈邊放邊炮邊巡遊。村民提着花燈,在醒獅、揮旗之下,逐一走過每一條村,市民都爭相走來沾福氣。這一天是一年盛大的日子,很多在外地的華僑都專程回鄉觀賞燈會。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在開平泮村鄺氐祠堂前舉行的舞燈會,華僑子孫會專程回鄉觀賞燈會,是粵港澳大灣區的寶貴過年文化。(圖片來源:中新社)

肇慶水上人家過年 具傳統特色

  位於粵港澳大灣區西部的肇慶,「小三峽」的西江水上,至令仍然有一些以船為家的「水上人家」。

  這些漁民在船上居住,依然燒木柴生火煮食,在江岸邊空地上種蕃薯、菜苗,自給自足。過農曆年時,漁民們船頭貼上「一帆風順」、「萬事如意」、「老少平安」的紅色揮春。還有獨特的金錢剪紙圖案的「紅錢」,會在船頭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祿)、芹菜(勤勞)、大蔥(聰明)、生菜(生財)、桔子(吉祥)、蘋果(平安)和馬蹄(生育)、慈菇(生育)等。

肇慶鄉村茶果節 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

  廣東西部多數鄉村,每年農曆正月都有「茶果節」,又叫「行村節」。

  每年的農曆正月,或二月初五、初八、初十等日子,村裏人都會齊齊製作茶果,與親友一起相聚分享,喜氣洋洋。每到這個時候,家人都大方招呼客人前來拜年分享茶果和聚餐,因為他們相信愈吃得多愈顯出主人家有地位和面子。「茶果節」是肇慶市第一批被列入作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習俗。

肇慶高要每年春節的茶果節,已是列入市級非物質遺產名單中。(網上圖片)

肇慶裏蒸糭 寓意蒸蒸日上

  肇慶過年必吃的,當然還有裏蒸糭。

  肇慶人制裏蒸糭始於秦代,秦漢征統嶺南時期,裹蒸糭是給駐軍隨身可以攜帶隨時食用的保鮮熟食。一直到漢代,肇慶的城鄉居民就有在春節、端午節包裹蒸和糭子的習慣,一路到現在。清代詩人王仕禎有詩讚肇慶城鄉除夕熬煮裹蒸的盛況:「一縷除夕一縷籠紫陌,家家塵壺裹蒸香鬢」。如今,肇慶裹蒸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傳統食物,寓意豐衣足食和蒸蒸日上交好運。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裏蒸糭是肇慶過年必吃的食品,寓意蒸蒸日上,在當地還是極有特色的旅遊手信。(圖片來:中新社)

  粵港澳大灣區位處廣東省,在人口分布上香港、深圳、珠海及澳門都屬於移居城市,很多源自於廣東省不同的過年習俗,香港人不少都聽過看過,但是這些習俗在粵港澳大區區內其他廣東省城市往往有其源遠流長的歷史,有些更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列,值得在這個農曆年時重新了解。

正月十五鬧元宵 一鬧吃 二鬧燈 三鬧謎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就是春節之後的中國傳統節日...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東漢初年,漢惠帝劉盈死...

上墳不帶五果 家中無災禍

  4月清明節前後,很多人都會去掃墓。掃墓會帶備三...

  第一是空心果,如哈密瓜、木瓜,代表不幸;...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佛山過年習俗cover

小孩賣懶 添丁點燈 佛山春節重視孩子傳承習俗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惠州過年習俗cover

惠州客家過新年 村子習俗非遺文化特別多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大灣區四通八達cover_x1.jpg

粵港澳大灣區 交通四通八達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大灣區智慧城市cover

【智慧城市】AI測超速 人臉可繳費 粵港澳大灣區建智慧城市群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