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客家過新年 村子習俗非遺文化特別多

編輯︰馮淑嫻

  粵港澳大灣區中,惠州市是唯一一個屬於客家地區的城市,新年習俗的名目大都耳熟能詳,但與其他大灣區的廣府地區不盡相同。惠州的村落各有自己特色的歷史傳統,動輒數百年承傳,一些更被列入區級非遺項目。

年二十四洗邋遢 與眾不同

  惠州客家數百年來居住在東江流域一帶,承襲源遠流長的中原風俗,融合東江和西枝江流域原有的民俗,因此擁有很多文俗和古俗,而過年就體現了惠州惠陽客家人的風俗特色。

  廣東人一般在年二十八「洗邋遢」,商店陸續「收爐」,人們開始進入迎接新年的狀態。而惠州在年二十四便已隆重其事地迎接新年了,惠州人稱為「入年價」。「入年價」意指要進入新年的狀態,所有人都要像新年一樣,要說好聽和吉祥的說話。在惠州市惠陽區永湖、良井、鎮隆、新圩、秋長等農村,農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即年二十四)「入年價」,老人家會訓示孩子遇人要說吉祥和新年的說話,不能說不好的話,特別不要說「死」字,否則便不吉利。

  這一天,要進行「大掃除」。廣東人一般都是在年二十八洗邋遢,惠州客家人則於年二十四就要「洗邋遢」了,把家居打理得井井有條,以迎接新年。人們也要在這一天將自己的身體「打理」得乾乾淨淨,這一天會去理髮,寓意掃走一年的衰氣,迎接美好的新一年。

除夕放長明燈 點到天明寓意長長久久

  除夕這一夜,惠州家家戶戶都會點燃「長明燈」。一點上長明燈,就整夜不能吹滅,直至油盡熄滅為止。這是惠州客家人一個古老的傳統風俗。雖然已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開發城市,但這個民間傳統仍然繼續傳承。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惠州農曆新年都會舉辦燈會,不少家庭更會點燃長明燈,一點到天明,是惠州古老的傳統風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傳統油麻茶 出嫁女兒回娘家必吃

  年初四這一天,村的所有外嫁女兒會與丈夫及兒女回娘家團拜,大家圍在一起吃一種風俗食品叫「油麻茶」。

  有一首打油詩是惠州婦女都懂的:「油麻茶,葱仔讚,阿姨唔來捱唔慣;領情呀,娘家美食值得嘆(享受)」,意思表示娘家是最好最溫暖的地方。

  至於油麻茶是甚麼呢? 製法是先將芝麻抄香後擂成粉末,分裝在婉內,加入抄熟的花生米,蝦皮,香菜,鹽作調味,再用熱開水一併沖泡成茶,吃時還可以與韮菜、蔥、爆米花、米餅、印粄、艾包等作佐點一起吃。油麻茶用料多,營養豐富,據說吃了油麻茶能強身健體。油麻茶成了出嫁女兒回娘家的溫馨美事。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惠州外嫁女兒每年年初二都會集體回娘家,享受娘家的油麻茶,溫馨溫暖。(網上圖片)

正月十五元宵節「醫靈大帝」出巡

  每年正月十五,位於惠州惠城區東北部的汝湖鎮仍圖的南新村、仍中村,600年來均舉辦真君宮巡遊慶典。

  真君宮是紀念一位醫術治療救人的「醫靈大帝」,每到此時,南新村、仍中村兩村的村民都會把「醫靈大帝」從宮中請出來,由8大漢子抬出在村子裏巡遊、祈求平安。巡遊隊伍有醒獅、鞭炮、鑼鼓、樂隊、花藍伴隨,兩個村子人數往往達到3,000人之多。

  巡遊隊伍每走到每戶家的門口前,等候已久的村民都點起鞭炮,迎接「醫靈大帝」,祈求來年身體健康,遠離疾病。時至今天,巡遊依然是村中一年一度的盛事,祈求風調兩順農物豐收外,還是兩村子人一年一度的聚會,連繫彼此感情。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惠州惠城區汝湖鎮南新村、仍中村的「醫靈大帝」,每年巡遊都引起村裏一片歡樂的氣氛。村民相信迎過醫靈大旁,來年都身體健康、風調雨順。(網上圖片)

小布村「逗老爺」350年歷史 列入惠東非物質文化保護

  在惠東懸大嶺街道洪湖村委會小布村,每年年初四都有傳統的「逗老爺」祭祀儀式,已有350多年的歷史。村民把廟裏的神像抬出來,要跟神明比高下。

  村民把神像放在木架中間,兩邊夾着大漢,時而翻跟斗時而摔打,「逗」着神明娛樂,令整天村民歡笑聲響震天空。逗過老爺後,寓意「人神共樂」,相信來年必定得神保佑,風調雨順,莊嫁豐收。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
「逗老爺」人神共樂,是小布村350年的傳統。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洗禮下,依然是村子裡村民一年來最歡樂的時光。(網上圖片)

惠州市南瓜節 被列第五批市級非遺

  值得提的還有南瓜節,在惠州蘆州鎮東勝村。南瓜節並沒有南瓜,而是紀念從南瓜里出生、本領非凡的趙侯爺。南瓜節當天,東勝村村民會用一頂木轎將手持寶劍騎在大蠎蛇上的趙侯爺神像抬出廟堂,然後穿行鄉道,供村民瞻仰和拜祭。

  村民每家都宴請親朋,熱鬧一起過年。在外地的鄉親,會積極為家鄉籌款,承擔南瓜節的開支,餘下用作公益基金。南瓜節歷史有600多年,已入選惠州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惠州是粵港澳大灣區唯一一個客家地區城市,在面對粵港澳大灣區經濟變革的洪流衝擊下,惠州客家小村都面對着重大的變化。然而,農村小村落至今保留了不少傳統文化,都是靠村民努力抵抗時代變更保存下來的,不少都已列入區級非物資文化遺產項目,非常珍費。

 

年初五 趕五窮 迎財神  

   農曆新年在華人社會而言十分重要,因此「新正頭」有各式各樣的習俗和儀式,例如在年初五的時候,就有「趕五窮」的習俗。

  「五窮」,又稱為「五鬼」,是指「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等五種窮鬼。單從字面便知「五窮」是負面東西,在唐代大文豪韓愈的《送窮文》中便提及「凡此五鬼,為吾五患」,所以必須要送走。

  那麼,在年初五要做甚麼來「破五」呢?通常人們會早起床放鞭炮、打掃衛生。打掃衛生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臘月三十到...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初七人日cover

歎七寶羮 食撈魚生 粵港澳大灣區慶祝人日各有特色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佛山過年習俗cover

小孩賣懶 添丁點燈 佛山春節重視孩子傳承習俗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江門肇慶新年習俗cover

大灣區西部城市 過年習俗大不同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樂活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大灣區四通八達cover_x1.jpg

粵港澳大灣區 交通四通八達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