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大灣區清明食品 為何祭祖必吃甘蔗蘋果? 清明蛋你見過嗎?

編輯︰黄雅言

  清明節除了祭祖行清外,都會用「吃」來紀念先人。在粵港澳大灣區,因應地區的文化習俗及農作物收成,傳承着不同懷念先人的美食傳統,吃法還別具風格。現在就盤點一下灣區5大極具特色的清明食品。

清明節|廣州必吃蕎菜炒燒豬 「行清」儀式才完整

清明節應節食品之一蕎菜炒燒豬
燒豬是清明節掃墓常見的三牲祭品,以往族人掃墓祭祖後便就地分燒豬肉,讓族人拿回家以蕎菜清炒,然後全家享用,在封建社會,婦女因為不允許上山掃墓,特別重視吃這道菜,以期吃過後得到祖先的蔭佑。(圖片來源:Shutterstock,網上圖片)

  在大灣區的中心城市廣州,傳統都會在清明節掃墓行清後,必要吃一道蕎菜炒燒豬,才算過了一個完整的清明節。

  為甚麼?

  為什麼要選蕎菜?蕎菜乍看與香葱一樣,細看明顯有棱角,質地較香葱挺拔,味道香甜。

  蕎菜是廣東典型的時令蔬菜,並非一年四季都有,一年之中,只有清明前後才最當造。俗語也有「清明蕎菜香,最是相思情」,因為清明前後才能吃蕎菜,廣州人便把蕎菜稱為「思親菜」,聞到蕎菜香便知道是清明時節。

  子孫進行祭祀後,分了太公燒豬,還未算完成拜祭儀式的。他們會把燒豬肉帶回家後,用蕎菜一起炒來吃,吃後「行清」任務才算完成。

清明節|大灣區客家人必吃艾粄 綠色成清明專用色彩

清明節應節品之一艾粄、青團
艾粄的名目很多,有青團、清明團、艾葉粑粑等,都是用艾葉搗碎成汁,加糯米粉糅搓而成,因為艾葉獨有的綠色,令到這清明節廣東美食都是綠色的,美好又好吃,到今天已成為清明應節的網紅食品。(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清明節吃艾粄(粄粵音:本)是廣東的傳統風俗。

  艾粄又叫青團,清明餅、艾葉粑粑、清明果,有很多不同名稱。艾葉指的是艾草,是一種藥草,具強健身體、止咳驅寒之效;粄,就是客家方言裏指的各類糯米、粘米糕點的通稱。香港人常聽到的茶粿,也是艾粄的其中一種。

  艾粄是以艾葉的汁混合着糯米粉為主要食材,加入一些饀料而成的。因為艾葉是綠色的,所做出來的艾粄、青團等小吃,全都是綠色的。讓綠色成為了清明獨有的色彩。

清明節應節食品之一艾角
艾粄有不同的形狀,在粵港澳大灣區部分地方,習慣把糅搓成餃子狀,成為艾角。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客家人有句老話,叫「清明前後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習俗相傳吃了艾粄後,止咳驅寒氣,有飽腹感有氣力,便達到強健身體的功效。

清明節 | 東莞重視祭品四大件   必吃蘋果取諧音「平安」

  而在東莞鳳崗,艾粄相傳還有一個神奇功效:因為清明時節雷雨特別多,東莞人相信吃了艾粄就不怕被雷劈,能夠避過災禍。

  東莞在清明節最講究的,就是祭品,必有乳豬、蘋果、甘蔗、發糕四大件。乳豬是必吃,寓意紅皮赤壯,還重視吃蘋果、甘蔗。蘋果諧音「平安」,吃後有一家平安。而甘蔗,就為本身一節一節的,就有節節高升的意頭。

 

清明節應節食品之一蘋果
在粵港澳大灣區各城市中,東莞人在清明節重視祭祀的牲品,著重寓意,掃墓祭祖後,會吃蘋果,寓意一家平安。(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清明節|肇慶吃甘蔗 由頭吃到尾 寓意有頭有尾

清明節應節食品之一甘蔗
肇慶人清明節特別重視吃甘蔗,要由頭吃到尾,吃甘蔗儀式不容有失。(網上圖片)

  祭祖之後吃甘蔗的,在大灣區內則以肇慶最為重視,還有隆而重之的儀式。因為甘蔗一節一節的寓意吃後能節節高升。

  肇慶人會叮囑子女,吃甘蔗要從頭吃到尾,不能沒吃完就扔掉,傳說吃過甘蔗,做事就能有頭有尾,善始善終。

 

清明節|清明吃雞蛋源自北方 與復活節有甚麼不同?

清明節應節食品之一雞蛋
清明節吃雞蛋的歷史追溯至古代周朝,歷史源遠流長,人們會在雞蛋上繪上不用的色彩,慶祝清明節,與西方復活節的復活蛋很相似。清明吃雞蛋北方最多,漸漸南方也流行起來。(圖片來源:化身孤島的小刺猬@小紅書)

    清明時節,在廣東地區還會吃雞蛋,別以為這是西方復活節的專有儀式,這可是上古先秦時代已有的清明節習俗。

  吃雞蛋,是源於古代周朝的上祀節。周朝巫術迷信流行,每年三月「上巳」(上旬的巳日),女巫都要在河邊為人們舉行除災祛病的儀式。人們為婚育求子,將各種禽蛋如雞蛋、鴨蛋、鳥蛋等煮熟並塗上各種顏色,稱「五彩蛋」,他們來到河邊把五彩蛋投到河裏,順水衝下,等在下游的人爭撈、剝皮而食,食後便可孕育。

  清明節吃雞蛋,北方的歷史最長,而廣東亦有吃雞蛋的習俗。「陽春三月三,不忘薺菜煮雞蛋」,廣東人會把陽春三月當造的薺菜入饌,加入紅棗、雞蛋一起煮,是清明節最常有的煮法。薺菜因有諧音「聚財」而受人喜愛。民間流行一個傳說,清明節在祭祖的時候,借助祖先的神靈和財氣,人們會將鮮薺菜洗淨後,捆扎成一小束,加人雞蛋、紅棗、生姜煮,每人吃一碗,相信吃後能有發財運,可防頭痛頭昏病,成為一種應節的民間食療。

灣區清明食品
雞蛋看似尋常食品,但在清明節變成特色食品。「農曆三月三,不忘薺菜煮雞蛋」,廣東人會把雞蛋加入當造的薺菜、紅棗等一起煮,吃過身體好,大家不妨試試。(圖片來源:清泠@小紅書)

  清明節這天的雞蛋除了吃,還可以玩。分為兩種,一種是畫蛋,另一種是雕蛋。在雞蛋上畫出五彩繽紛的圖畫,畫後雞蛋可以吃掉,而在雞蛋表面雕刻圖畫的,則僅供玩賞,不能食用。

  清明節吃過雞蛋,一整年都能身體健康。

  清明節是拜祭祖先的重要節日,傳統流傳下來的美食和儀式,在急促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內仍然是極為重視的。

  延伸閱讀:清明節|盤點大灣區5個清明習俗 掃墓又稱「行清」「掛紙」? 哪類人從不拜山 ? 

  延伸閱讀:清明節小吃青團爆紅 「包羅萬餡」引老字號互拼 

春雨貴如油

  踏進春天,大家可能對濕悶的天氣感到煩悶,不過對農夫來說,春雨是非常可貴的,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這種說法在宋朝已出現。宋《景德傳燈錄》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古時油是一種貴價的生活用品,因為油能夠點燈、煮菜、生火、取暖,是賴以生存的用品。

  春天下一場雨,是喜雨,能潤澤大地萬物,像油一樣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說:「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對春雨...

澳門基本法紀念館;公民科考察

公民科考察|大量圖片+遊戲 互動學習基本法 圖解澳門基本法紀念館

肇慶5大好去處

高鐵沿線遊|肇慶不止七星岩和鼎湖山!5大好去處 領略嶺南秀麗山水

清明節灣區廣東傳統習俗

清明節|盤點大灣區5個清明習俗 掃墓又稱「行清」「掛紙」? 哪類人從不拜山 ?

澳門回歸,國務院贈送了一座金蓮花雕塑,置放於澳門綜藝館前成為金蓮花廣場,是澳門回歸後的地標。

公民科考察|慶回歸地標金蓮花廣場 蓮花何以成為澳門區花?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