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3-03-29
清明节除了祭祖行清外,都会用“吃”来纪念先人。在粤港澳大湾区,因应地区的文化习俗及农作物收成,传承着不同怀念先人的美食传统,吃法还别具风格。现在就盘点一下湾区5大极具特色的清明食品。
清明节|广州必吃荞菜炒烧猪 “行清”仪式才完整
在大湾区的中心城市广州,传统都会在清明节扫墓行清后,必要吃一道荞菜炒烧猪,才算过了一个完整的清明节。
为什么?
为什么要选荞菜?荞菜乍看与香葱一样,细看明显有棱角,质地较香葱挺拔,味道香甜。
荞菜是广东典型的时令蔬菜,并非一年四季都有,一年之中,只有清明前后才最当造(应季)。俗语也有“清明荞菜香,最是相思情”,因为清明前后才能吃荞菜,广州人便把荞菜称为“思亲菜”,闻到荞菜香便知道是清明时节。
子孙进行祭祀后,分了太公烧猪,还未算完成拜祭仪式的。他们会把烧猪肉带回家后,用荞菜一起炒来吃,吃后“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清明节|大湾区客家人必吃艾粄 绿色成清明专用色彩
清明节吃艾粄(粄粤音:本)是广东的传统风俗。
艾粄又叫青团,清明饼、艾叶粑粑、清明果,有很多不同名称。艾叶指的是艾草,是一种药草,具强健身体、止咳驱寒之效;粄,就是客家方言里指的各类糯米、粘米糕点的通称。香港人常听到的茶粿,也是艾粄的其中一种。
艾粄是以艾叶的汁混合着糯米粉为主要食材,加入一些饀料而成的。因为艾叶是绿色的,所做出来的艾粄、青团等小吃,全都是绿色的。让绿色成为了清明独有的色彩。
客家人有句老话,叫“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习俗相传吃了艾粄后,止咳驱寒气,有饱腹感有气力,便达到强健身体的功效。
清明节 | 东莞重视祭品四大件 必吃苹果取谐音“平安”
而在东莞凤岗,艾粄相传还有一个神奇功效:因为清明时节雷雨特别多,东莞人相信吃了艾粄就不怕被雷劈,能够避过灾祸。
东莞在清明节最讲究的,就是祭品,必有乳猪、苹果、甘蔗、发糕四大件。乳猪是必吃,寓意红皮赤壮,还重视吃苹果、甘蔗。苹果谐音“平安”,吃后有一家平安。而甘蔗,就为本身一节一节的,就有节节高升的意头。
清明节|肇庆吃甘蔗 由头吃到尾 寓意有头有尾
祭祖之后吃甘蔗的,在大湾区内则以肇庆最为重视,还有隆而重之的仪式。因为甘蔗一节一节的寓意吃后能节节高升。
肇庆人会叮嘱子女,吃甘蔗要从头吃到尾,不能没吃完就扔掉,传说吃过甘蔗,做事就能有头有尾,善始善终。
清明节|清明吃鸡蛋源自北方 与复活节有什么不同?
清明时节,在广东地区还会吃鸡蛋,别以为这是西方复活节的专有仪式,这可是上古先秦时代已有的清明节习俗。
吃鸡蛋,是源于古代周朝的上祀节。周朝巫术迷信流行,每年三月“上巳”(上旬的巳日),女巫都要在河边为人们举行除灾祛病的仪式。人们为婚育求子,将各种禽蛋如鸡蛋、鸭蛋、鸟蛋等煮熟并涂上各种颜色,称“五彩蛋”,他们来到河边把五彩蛋投到河里,顺水冲下,等在下游的人争捞、剥皮而食,食后便可孕育。
清明节吃鸡蛋,北方的历史最长,而广东亦有吃鸡蛋的习俗。“阳春三月三,不忘荠菜煮鸡蛋”,广东人会把阳春三月当造的荠菜入馔,加入红枣、鸡蛋一起煮,是清明节最常有的煮法。荠菜因有谐音“聚财”而受人喜爱。民间流行一个传说,清明节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加人鸡蛋、红枣、生姜煮,每人吃一碗,相信吃后能有发财运,可防头痛头昏病,成为一种应节的民间食疗。
清明节这天的鸡蛋除了吃,还可以玩。分为两种,一种是画蛋,另一种是雕蛋。在鸡蛋上画出五彩缤纷的图画,画后鸡蛋可以吃掉,而在鸡蛋表面雕刻图画的,则仅供玩赏,不能食用。
清明节吃过鸡蛋,一整年都能身体健康。
清明节是拜祭祖先的重要节日,传统流传下来的美食和仪式,在急促发展的粤港澳大湾区内仍然是极为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