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2月9日

首屆「魯迅文學獎」評選揭曉

  1998年2月9日,首屆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魯迅文學獎」評選揭曉。當中《老屋小記》等6篇作品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父親是個兵》等10篇作品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錦州之戀》等15篇(部)作品獲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認識老舍》等5篇文章獲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華茲華斯抒情詩選》等5部作品獲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

  魯迅文學獎是為鼓勵中國當代文學創作和寫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發展而設立的。其中包括每兩年評選一次的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全國優秀報告文學獎、全國優秀詩歌獎、全國優秀散文雜文獎、全國優秀理論評論獎、全國優秀文學翻譯彩虹獎等7個單項獎。每4年評選一次魯迅文學獎大獎,是全國性的重要文學獎項。

  根據評獎方案,魯迅文學獎各單項獎每兩年評選一次,首次評獎從1997年開始,評選1995至1996年間的作品。這項工作當時得到了文學界的廣泛關注和支持,各單項獎的評獎委員會分別聘請文學界有聲望的作家、理論家、評論家、編輯家約15-20人組成。當年的評委會認為,這些獲獎作品在思想上、藝術上均達到一定水準,宏觀地體現了1995-1996年中國文學7個門類取得的進展和成就。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漢語拼音方案

1958年2月11日

《漢語拼音方案》頒布實施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中尼外交

1971年2月10日

中國與尼日利亞建交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東方之冠

2010年2月8日

上海世博會中國館「東方之冠」竣工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中哥建交

1980年2月7日

中國與哥倫比亞建交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