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12月27日

大慶至秦皇島輸油管道建成

  1974年12月27日,中國第一條「地下大動脈」——大慶油田至秦皇島輸油管道正式建成輸油。此條輸油管道的投產,確保了大慶油田原油的外輸,也使管道運輸成為中國繼鐵路、公路、航運、水運之後的第五大新興運輸行業。

  1970年,大慶原油產量突破2,000萬噸,除了大慶龍鳳煉廠加工消化100多萬噸外,其餘原油都要外運。

  但是,外運原油的出路只能依靠火車,每天最大運力僅是4列車約8,000多噸。當時由於出路不暢,大慶原油的生產只能以運力決定產量,有時還不得已需要關井。為此,國務院決定修建一條全長1,152公里的大慶至秦皇島地下輸油管道。

  管道運輸主要輸送介質是石油、成品油和天然氣等,其優點是運輸成本低、效率高、不受環境污染、不受氣候和地面條件限制,可以每天24小時不間斷輸送,因而在建設和運輸成本上與其它方式的運輸手段相比具有明顯的優越性。建設項目是1970年8月3日由國家批准的,故名為「八三工程」。設計年輸油能力為4,000萬噸,起點原油溫度55至65度。整個工程由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4省分段承建。

  經過不懈的努力,大慶油田的原油於1971年10月30日自「八三工程」的首站大慶林源泵站開始試驗輸出,中間經過東北三省12個泵站的聯合運輸,穿越了145條大小河流,超過15座山嶺,通過25次鐵路戰線,行程600多公里,於11月7日順利到達撫順。後來,隨着大慶原油產量的進一步增加,又建立了第二條並行管道。這兩條大口徑、長距離輸油管道為解決大慶年產5,000萬噸原油外輸提供了重要保障。 

農業稅

2005年12月29日

中國決定廢止農業稅

中學生衛星

2016年12月28日

中國首顆中學生衛星發射升空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運七200A型客機

1993年12月26日

中國運七200A型客機首飛成功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造血幹細胞庫網絡

2002年12月25日

中國造血幹細胞庫網絡系統建立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