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1-12-03
美國傳媒把中國甘肅風電場當作導彈發射井,鬧出2021年最大軍事笑話。事實上,目前解放軍實際部置在發射井的戰略導彈,應該只有東風-5系列,而這系列導彈,特別是最新型號的東風-5C,雖然有生存力較弱的缺點,但它的威力和震懾力,卻是其他戰略導彈難以比擬的。
東風-5C射程1.5萬公里 覆蓋美國全境
摧帶核彈頭的東風-5是解放軍第一代洲際戰略導彈,於1965年開始研發。它的基本型長32.6米,豎起相當於10層樓高度,直徑3.35米,發射重量183噸,採用二級液體燃料火箭引擎,射程大約1.2萬公里;由於體積太大,它只能部署在發射井裏。
1980年5月,東風-5進行首次全程飛行試驗,從中國發射到南太平洋海域。翌年它正式服役,成為中國第一種能攻擊美國本土的戰略核武。
東風-5隨後不斷升級,其中東風-5A射程增至1.3公里;2015年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首次亮相的東風-5B,射程更增至1.5萬公里,且能搭載4至6個分導式彈頭。
至2017年1月,也就是東風-5B亮相後僅僅1年多,解放軍火箭軍又試射了一枚最新型號的東風-5C。據報道,東風-5C和東風-5B技術指標大致相當,但能攜帶分導彈頭增至10個。
東風-5C攜10分導彈頭 能破反導系統
有更多分導彈頭,意味着東風-5C的彈頭更難預測、更難攔截、突防能力更強,甚至可能令美國苦心經營的反導系統失去作用。
更多分導彈頭也意味着它可以攻擊更多目標,有內地傳媒在介紹東風-5C就稱,從理論上說,一枚東風-5C便足以毀滅10座城市;有傳媒則把它稱為「中國版的撒旦」,將它和世界上體積最大,威力最強的俄羅斯R-36撒旦洲際導彈相提並論。
縱觀這些資料,東風-5C的威力應該不容置疑,但它的缺點也是明顯的,最核心問題就是發射井。
井射導彈的陣地是固定的,不需要轉移,所以不用嚴格控制重量,這正是它能攜帶更多燃料以增加射程,以及能裝上更大戰鬥部份(例如更大或更多彈頭)的原因。
惟在滿天間諜衛星的時代,各國井射導彈部署地點幾乎不是秘密,就是網上都能查到的資訊,這也等於說,井射導彈相對容易被鎖定和毀滅。
東風-5C與載人航天火箭系出同門
中國成功研發原子彈後,已承諾不會首先使用核武,故東風-5C和中國其他核武器一樣,只會作核反擊之用,也即是它必須在敵人第一波核攻擊後能夠存活下來。容易被偵測、無法轉移等先天不足,顯然會影響東風-5C的存活率,這註定它不會是現今中國核力量的頭部主力。
另外,戰略導彈走小型化、燃料固體化和機動化,已是大勢所趨,中國具備這些特徵的戰略導彈,還有東風-31、東風-41和潛射的巨浪-2。
當然,東風-5系列已部署多年,技術最為成熟,超強威力所形成的震懾力更無可比擬,所以只要能繼續加固發射井(發射井一般都深藏在地下數十米,能抵禦一定程度的核打擊)和強化預警,提高其生存能力,則相當一段時間內,它仍然是中國核武庫重要組成部份、仍然是令敵人聞風喪膽之戰略武器。
順帶一提,「心水清」的軍迷可能會發現,東風-5尺寸和長征二號運載火箭非常接近。其實,長征二號就是從東風-5的基礎上研製而成,而長征二號又衍生出多個型號,當中的長征二號F,就是接載中國太空人飛天的「神箭」。
延伸閱讀:火箭軍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