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4/10/2023
1964年10月14日,中國著名農業科學家、教育家、水稻專家、現代稻作科學主要奠基人丁穎逝世。各界悼念丁穎的悼詞指出,丁穎一生充分表現出一個科學家的高尚品德,為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工作者和農業教育工作者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丁穎是廣東高州人,他自廣東高州中學畢業後便已立志要讀農科,為農夫的溫飽盡責盡力。學有所成後,丁穎從事稻作科學研究、農業教育事業40 餘年,其主要成就在於運用生態學觀點對中國栽培稻種的起源、演變、分類,稻作區域劃分,農家品種系統選育以及栽培技術等進行了較系統的研究,他將中國稻作區域劃分為地域分明、種性清楚的6 個稻作帶,並指出溫度是決定稻作分布的最主要生態因子指標,在國際上首次將野生稻抗禦惡劣環境的種質轉育到栽培稻中,育成的「中山1號」水稻品種在生產上應用達半個世紀,由他選育的水稻優良品種60多個,同時丁穎創立了水稻品種多型性理論,為品種選育、良種繁育等工作奠定了理論基礎。
憑着在農業科學上的卓越成就,丁穎於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他亦曾歷任中山大學農學院和華南農學院院長、教授,中國農業科學院首任院長等職。另外,丁穎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40多篇,這些論文已由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丁穎稻作論文選集》,其中《中國栽培稻種的起源及其演變》、 《 中國水稻品種對光溫反應特性的研究》、《水稻分蘗、幼穗發育的研究》榮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同時他還主編了《中國水稻栽培學》等著作。丁穎花了畢生的精力為中國農業教育和科技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非凡的貢獻,曾被周恩來總理譽為「中國人民優秀的農業科學家」,2009年被授予新中國成立60 周年「三農」模範人物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