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9月29日

北京天文館 命名之爭等同定位之爭

撰文︰黃皓頤

  當我們抬頭望向天際,對廣闊無垠的宇宙總有無限的想像。新中國成立初期,人們對宇宙認識不多,亦沒有什麼途徑去了解。64年前今日(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開幕,給民眾提供了探索求知的好地方,更使一代又一代人埋下了熱愛天文的種子。

中國首間天文館 北京天文館點止看天象節目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 命名之爭等同定位之爭
1954年拍板興建、三年建成的北京天文館,其建造半球形的球幕需要用銅皮;當時銅皮是非常緊張的軍用物資,中央仍批出五噸銅皮來興建天文館,可見其重視程度。(網上圖片)

  新中國成立前,不少天文學家都希望中國會建立一座天文館;在新中國成立後,有次北京副市長吳晗訪問德國,看過了天象表演後,留下深刻印象,認為北京也應建立這樣的天文館;終於中央在1954年9月拍板興建。

  這是中國第一座天文館,其命名曾引來不少的爭論。當時有說館內的天象節目是利用虛擬天空投影播放,直接就叫「假天館」;也有人認為既是播放天象節目,可稱「天象館」。

  延伸閱讀: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建成開館

北京天文館有如天文學校 孕育天文愛好者和專才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 命名之爭等同定位之爭
1957年9月29日,在北京天文館前面的廣場上舉行開幕禮,北京副市長吳晗發表講話。開幕禮後,600多位嘉賓進天文館的天象廳觀看天象節目《到宇宙去旅行》。天文館於10月1日國慶日正式對向開放。(網上圖片)

  但北京天文館第一任館長陳遵嬀不認同這些說法,更認為開館後還會舉辧展覽、講座和組織天文觀測活動等。他建議選用「天文館」這名稱,並直言它應是沒有圍牆的天文學校,可以培養天文專才和愛好者。

  這場「命名之爭」也是一場「定位之爭」,陳遵嬀不願意中國走其他國家的舊路,希望辦一間世界一流的天文館。他的堅持,獲得中科院副院長竺可楨的力挺,最後選用了「天文館」這名字。

  至於天文館的選址,曾考慮過天壇或鼓樓附近,但後來都放棄了。最後決定在鄰近北京動物園的西直門外大街興建,可以趁機吸引遊園的青少年到訪天文館,認識天文知識。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1957年9月29日北京天文館 命名之爭等同定位之爭
北京天文館開館初期,有一架德國蔡司天象儀器廠的天象儀。1958年開始自家研製天象儀,並於1976年12月以國產天象儀替代了蔡司天象儀投入使用。它能夠在穹形屋頂銀幕上,展現逼真的人造星空。(網上圖片)

  延伸閱讀:【北京十大建築】建國十周年落成的北京火車站

  1957年9月,北京天文館開幕,轟動全國。由此,全國各地開始陸續建造天文館,將各種天文知識傳遞開去;也孕育了無數人愛上天文,長大後從事天文學研究或其他科研工作,令專才探索宇宙,逐夢穹蒼。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

2007年10月2日

世界夏季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幕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王忠誠逝世

2012年9月30日

中國著名醫學專家王忠誠逝世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北京天文館

1957年9月29日

北京天文館建成開館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中國核潛艇

1988年9月27日

中國核潛艇水下發射運載火箭成功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