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旅遊|千古文化第一村——江西流坑村 曾出逾百位朝臣

編輯︰豆子
撰文︰禾末

  依山傍水,以「七橫一豎」大巷道作框架,再由鋪滿鵝卵石的小巷打通連接,大街小巷猶如蛛網般縱橫交錯,位於江西省,距離樂安縣38公里的流坑村裏外均散發着古老村落氣息。流坑村有過千年歷史,富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被專家譽為中國古代文明的縮影,並有「千古第一村」的美譽,每每都讓參觀者感歎不已。

 

流坑村上千年歷史的印證

  流坑村是國內文物遺址保存相當完好的古村落。村中現存明清傳統建築及遺址達260處,當中包括古水井、風雨亭、碼頭、古橋、古墓葬、古塔等基建遺址。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中國文化-江西-流坑村-1
流坑村組群保存完整,街巷至今仍保留着傳統風貌。(網上圖片)

  據查證所得,流坑村在五代南唐升元年間(937-943)建村,亦是一個董氏單姓聚族而居的血緣村落。有上千年歷史,加上保存完整,流坑村這個活化石村落自然被納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及獲得「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國傳統村落」 等稱號。

  延伸閱讀: 肇慶出米洞觀太極陰陽天象 洞內古廟屹立1300年|廣東旅遊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中國文化-江西-流坑村-2
流坑村現時仍保留多個明清傳統建築群。(網上圖片)

流坑村孕育有識之士

  流坑村村民多以西漢大儒學家董仲舒為始祖,唐代中期宰相董晉為先祖自居,可是這個說法並非事實的全部。

  根據族譜記載,唐末戰亂時,董晉裔孫董清然由安徽遷入江西撫州宜黃縣,而他的曾孫董合後來有再遷至流坑定居,確實是流坑村開基祖。可是董仲舒為先祖的說法,至今仍未有一個明確實證。村民會認為跟這兩位歷史文人沾上關係,皆因流坑村董氏多年來堅持崇文重教,務農為輔,依靠科第勃興。

  延伸閱讀:東莞370年古村現「龜」形布局 逆水流龜村堡廣東旅遊必到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中國文化-江西-流坑村-3
流坑村民居建築皆為磚木結構,高約一層半。(網上圖片)

  從宋初到清末,流坑村村民於村中興辦了20多間書塾、學館,歷朝不斷,逐漸成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全村曾出文、武狀元各1人,進士34人,舉人78人,進入仕途者,上至參知政事、尚書,下至主簿、教諭。「一門進五士、兩朝四尚書」等光景,都是其他村落望之不及的。直至今天,展示在流坑村住宅門口、祠堂門前的榮耀豎旗旗杆仍遍佈全村,中舉喜報也仍然張貼在堂屋上。

流坑村佈局嚴謹 具防禦性又便利通商

  千年村落得以延續,其中一位董氏後人功不可沒。明中葉時期,董氏族人董燧從南京辭官返回流坑村,帶領族人用上將近20年時間,改造村莊整體規劃。他打通村內池塘組成長湖,跟村旁的烏江連成一體,確保水源充足,並劃出七條首尾均有修建巷門望樓的大巷,再安排小巷若棋盤般交叉貫通大巷。望樓間用村牆相連,形成防禦性強的圍護邊界;同時各條大巷靠近村旁湖邊的一端,都有另設碼頭,有利通商及與外界接觸。

  延伸閱讀:肇慶800年中國文化古村 八卦陣防洪又防賊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中國文化-江西-流坑村-4
流坑村充分利用附近自然環境規劃地方用途。(網上圖片)

  流坑村依照地形物貌,在不違背主體佈局下,立祠堂,修街道,建樓閣,樹牌坊,又在村中養植樹林,與其說流坑是個村落,倒不如說它是一座小型城池。據說董燧當時是按照《周禮》來規範自己家鄉。

  圍牆內是血緣村落的宗法組織,有著明確規劃及街道佈局的村落肌理,這就是使村子如今的面貌和明萬曆董氏族譜上的《流坑輿地圖》基本相符的關鍵。用明代地理學家、自助旅遊者及文學家徐霞客在遊歷流坑村後的記載來總結這座古城最合適不過:

  其處闤闠縱橫,是為萬家之市
  而董氏為巨姓,有五桂坊焉

  延伸閱讀史上最大科舉考場 夫子廟江南貢院成內地高考生朝聖博物館

重陽插茱萸 三插三不插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這首來自唐代詩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提及了古代中國重陽節一個重要習俗,就是插茱萸。

  茱萸是一種植物,有吳茱萸、山茱萸和食茱萸之分。古人在重陽節時,會將茱萸插在家門前及戴在頭上,根據晉代周處《風土記》記載九月九日重陽這一天,民間流行茱萸插頭上,以禦初寒消災避難、預防瘟疫等。

  另外,唐代風俗志《歲華紀麗卷第三》也記載了重陽節時人「重九登高」和「菊制齡、萸繫臂」的風俗。

  為何重陽...

囡囡

音︰naam4 naam4

       音︰naam4 naam4。意思是指小女孩,但粵音讀「南南」,而非「女女」。

     「轉眼間,你囡囡已經長大了不少﹗」指小女孩已經長大成人,婷婷玉立。

       囡字從女及口,本義為小女孩。囡字屬於方言字,蘇滬方言稱小女孩作囡,一般指6-9歲的小姑娘,類似我們常說的寶貝。粵語稱呼小女孩也有「囡囡」之說。粵語「囡」應與「南」、「男」等字同音。

      清.王應奎《柳南隨...

1:59

中國旅遊|廣東風車山景象萬千掀打卡潮 風力發電奠定環保基礎

1:45

乾隆與茶|君不可一日無茶!乾隆多次訪西湖龍井為茶撰詩

2:06

中國文化|1833座開平碉樓 見證華僑遷移史

2:21

中國文化|中國四大名塔—難以複製的古代建築技術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