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31/10/2023
塔,是中國古代建築的一種,也是佛教東傳的建築藝術見證。中國古塔多不勝數,款式豐富多彩,然而「塔中塔」卻僅此一座。
這座唯一以「塔中塔」形式建成的千年佛塔,就坐落在浙江湖州,名叫飛英塔。究竟飛英塔是何時建成的?又為何會以如此奇特的方式建造?今天,一起來揭秘。
浙江湖州三絕之飛英塔 中國現存唯一「塔中塔」
浙江湖州有三絕——飛英塔、府廟、潮音橋。
其中,飛英塔,坐落於湖州吳興區,擁有塔内套塔的罕見結構,由内外兩塔組成,外塔為八邊形七層樓閣式塔,内塔為五層八面石雕塔,是中國現存唯一一座「塔中塔」。
飛英塔原名叫「舍利石塔」,看名字不難發現,原本這座古塔只有内塔,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千年前的唐代。
據記載,當時一位僧人在長安(如今的西安)得到了7顆舍利子及阿育王飼虎面像等佛教寶物,回到湖州後,便興建了一座石塔專門存放這些寶物。
那麽,為何石塔之後會多了一個「蓋子」呢?原來與北宋的一個傳説有關。
相傳,北宋開寶年間(公元968至976年),舍利石塔内的舍利子突然發出神光,照耀塔頂,轟動一時,為了保護塔中舍利,人們便在石塔外再增建木塔,自此形成了「塔中塔」的獨特結構,為全國獨有。
後來,再取佛經中「舍利飛輪,英光普照」之意,將石塔從「舍利石塔」改名為「飛英塔」,一直沿用至今。
「塔中塔」的建築美學 飛英塔屹立不倒之謎
以「塔中塔」特殊結構聞名於世的飛英塔,在之後的700多年裏,歷經了共7次重建和修葺,主要集中在元明清三代。
有古建築修復專家在維修時發現,飛英塔的外塔塔柱全部以大號青磚砌成,每隔數米就有一道内外相連的「木龍骨」,作用與現代建築的鋼筋水泥相似。
這種建築手法十分高明,既不會影響内塔的結構,還能加固承載厚重的樓閣式外塔,讓飛英塔歷經千年卻沒有明顯傾斜或沉降,不禁令人感歎宋代工匠的建築造詣。
在近代,飛英塔也曾經歷過一次大規模重修。1961年,飛英塔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之中;1982年,飛英塔修復工作啟動,以科學方式結合中國古建築磚木混合結構特點,讓千年飛英塔得到了全面的科學保護。
我們現在所看到的飛英塔,便是於1987年完成修復的面貌,而此後一年,飛英塔正式成為湖州首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雖然飛英塔早已不是初建時的模樣,但如今高峻挺拔、莊嚴古樸的飛英塔,已成為湖州不可或缺的一道別致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