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6/03/2021
杭州千島湖水青山秀,風光旖旎,其水質在中國大江大湖中位居榜首,甚至不經任何處理便可直接飲用。作為一個大型人工水庫,中國文化千島湖不但能夠發電,更兼備防洪、灌溉、漁業、航運、旅遊等多方產業,單是每年旅遊經濟收入已突破百億,位於其中的「農夫山泉」生產基地,更有份造就董事長鍾睒睒成為中國首富兼亞州首富。今日的千島湖,表面創造了龐大的財富收益,但失落了的千年中國文化歷史,又有多少人知道這背後的代價?
淹沒了的1800年歷史中國文化古城
位於浙江杭州的中國文化千島湖,原名為新安江水電站。
1959年9月,新安江水庫開始蓄水,淹沒了29萬人的家鄉、1,377個自然村,以及淹沒了耕地良田逾30萬畝和城鎮工商企業200多家,也將兩個有逾1,800年歷史的中國文化古城「賀城」、「獅城」沉沒於水底之中。
新安江水電站之所以改名為千島湖,就是因為當年水庫蓄水後,未被淹沒的山峰形成了1,078個島嶼,因而得名。
延伸閱讀:上海豫園九曲橋 木橋變水泥橋見證歷史

始於東漢的「賀城」 見證中國文化鼎盛
千島湖中兩座中國文化水底古城,分別為賀城和獅城。賀城,又稱為淳安古城,始建於公元208年的東漢時期,自古水路交通便捷,經濟富強,中國文化鼎盛,一直是浙西重鎮,可惜如今沉入湖底後,大部分中國文化歷史遺跡已被銷毀。
建於唐朝的「獅城」 充滿中國文化建築
至於獅城,又稱為遂安縣城,始建於公元621年的唐朝,與賀城一樣水陸交通便利,乃浙西重鎮,洪秀全之弟更曾率領太平軍駐軍獅城北門。獅城有不少名勝古蹟,包括明清時期的中國文化古塔、牌坊、城隍廟、忠烈橋、五獅書院等古建築,還有歷代古墓葬,可惜全部已被水淹沒。

急於建設水庫 倉促犧牲中國文化古蹟
在不少文物保護專家看來,當年「水淹淳安城」的工程建設頗為倉促,建造水庫時根本未有充足時間推平建築、清除垃圾以及搬遷保護文物,以致兩座深藏中國文化歷史的千年古城,根本未有機會向世人展現或道別,被迫沉於水底,是中國文化歷史的一大遺憾。
雖然自水庫建成以來,千島湖在多方面都有不俗的發展,甚至造就了「農夫山泉」這個國際著名的礦泉水品牌,無可否認,千島湖確實創造了龐大的財富收益,然而,沉於水底的中國文化人文歷史,又有誰來估算及捍衛其價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