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7/07/2021
中國生態環境部7月7日透露,中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已經基本完成,初步劃定的生態保護紅線面積比例不低於陸域國土面積的25%。中國從2017年開始推動制定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圖,實現一條紅線管控全國重要生態空間。
生態保護紅線尚缺法律支持 未來或進一步立法
生態保護紅線概念最早在2011年提出,隨後被納入《中國環境保護法》;到了2017年,中國發布《關於劃定並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實施生態保護紅線政策。
生態保護紅線,是指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生態環境脆弱區,以及禁止開發區等區域劃定的嚴格管控邊界,被視為國家和區域生態安全的底線,是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基礎。
而生態保護紅線所包圍的區域就是生態保護紅線區,這部分區域將會對應實施最為嚴格的環境准入制度與管理措施,來確保區域內生態功能不降低、面積不減少、用地性質不改變。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最終目標,是要在保護重要自然生態空間的同時,實現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生態支撐作用。目前,中國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已基本完成,將中國至少25%的陸地面積納入法律保護範圍,但完整的生態保護紅線地圖就還未公布。
不過,中國尚缺乏關於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的全國性法律法規,而且現行法律中對生態保護紅線制度的規定都較為抽象,有可能對制度的實施造成障礙,所以相信下一步,國家將會推動生態保護紅線的有關立法。
延伸閱讀:中國首次為濕地保護立法 聚焦維護生態平衡
中國生態保護取得成效 珍稀動植物數量顯著回升
中國近年來在生態保護修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積極保護生物多樣性。除了劃定生態保護紅線,國家還在不斷完善動植物的保護網絡,並且取得成效。
截至2019年年底,中國建立起1.18萬個自然保護地,總面積超過1.7億公頃,占18%的國土陸地面積,並且提早實現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出的17%目標。
各類植物園和野生動物繁育基地的建立,也使得大量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人工繁育成功,中國境內不少珍稀瀕危物種的生存狀況都得到改善,像東北虎、東北豹、亞洲象、朱鹮等珍稀瀕危動物種群數量都有明顯增加。其中最受關注的國寶熊貓,如今野外種群種群數量已在1,800多隻,成為中國動物保護的典範之一。
不僅如此,中國從未停止推動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濕地保護與修復等一大批重大生態保護修復工程,令到森林覆蓋率持續增加,退化土地數量持續減少。
以長江保護為例,長江流域332個水生生物保護區都全面實現了禁捕並且部分重點水域也會從今年起,實行為期十年的禁捕。
延伸閱讀:1800隻大熊貓 國寶由瀕危變易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