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中國文化|風箏是古代武器?

編輯︰華思齊

  放風箏這項活動在中國文化中已有2,000多年歷史,現代人也不時將放風箏作為悠閒活動,但你知道嗎?在中國古代,風箏竟然是一種武器。

中國文化休閒活動傳入西方 

  人類史上第一隻風箏,由春秋時代的墨子發明,後來他的學生魯班加以改良,用木頭造出一隻外形如鳥的風箏,相傳還在天上飛了3日,目的是偵察軍情。直至漢朝有了造紙技術,人們才以紙代木,造出「紙鳶」。 

  最初風箏主要用作軍事用途:相傳楚漢相爭時,韓信就在風箏上綁上竹笛,風吹時,笛會發出陣陣哀鳴,漢軍配合笛聲高唱楚歌,大打心理戰挫敵軍士氣;及至宋朝,有人把載有炸藥的風箏,放飛到敵方陣營,然後引爆炸藥殺敵。 

  到了唐朝,放風箏才逐漸變成娛樂和傳統習俗。不少人會在清明時放風箏,並將風箏綫割斷,寓意把衰氣帶走。大約13世紀,馬可孛羅從中國返回歐洲,風箏才傳入西方,成為一種世界性的娛樂消遣。 

 

相關標籤

阿嬤

   不同地方對女性的稱謂可謂五花八門,除了北方人稱「婆婆」相等於南方的「家婆」外,「阿嬤」現代多被指為祖母/外婆,但舊社會則是其他含義。

  「嬤」(音:mo)這個詞在舊社會專指乳娘/乳母。末代皇帝溥儀年幼時被帶入宮中當皇帝時,其乳娘同行,他跟乳娘的感情很深,稱之為「二嬤」。

  然而,現代人則將「阿嬤」視作祖母或外祖母。在閩南語、客家話、潮州話、粵語等方言中,「阿嬤」表示祖母或外祖母的意思。福州話、閩東話、閩北語則通常表示祖母。

  日...

中國文化-戴綠帽

趣讀中國文化|婚外情為何叫戴綠帽?

中國文化-商人

趣讀中國文化|做生意的人為何叫商人?

中國文化-跑龍套

趣讀中國文化|臨記都有龍袍着?

趣讀中國文化|蛛絲馬跡的馬是什麼馬?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