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心海底针”下一句是什么? “女人心、海底针”这句俗语,从字面看,一根针掉进大海,当然很难找到,比喻女性心思难以捉摸。 女性的心思细密、感情细腻,喜好和情绪,有时候就像3、4月的天气,骤晴骤雨,难以捉摸。虽然这句话出处已难以考究,但相信很大机会来自男性。 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如今已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是:“就算捞到还扎人”,意思是即使能在海底捞到针,但这针仍是会扎人的。 两句话连在一起,是形容女性根本不讲道...
情人眼里出西施 爱情使人盲目,每当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看到一对看似并不匹配的情侣仍能擦出爱的火花,很多时会想到“情人眼里出西施”这句话语。那么到底历史上是哪位人物最先有这样的体会? “情人眼里出西施”原话出自宋代诗话《苕溪渔隐丛话后集》的两句:“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有西施”。本意是指在情人的眼中,对方都如同西施一样美丽。 不过,这句话却是出自一个与爱情完全无关的故事。 相传在春秋时期,当时一名居住在越国都城外的樵夫秦仁,机缘巧合地在路上遇到三名正在逃亡的女子。 三...
大雪兆丰年 无雪要遭殃 今天(12月7日)是“大雪”,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1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在古代,大雪时期的天气对农作物收成还有重要启示。 “大雪”到临,北方地区会受冷空气影响,经常出现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积雪。 对于农家来说,这个节气又隐藏着什么启示呢?北方有俗语:“大雪兆丰年,无雪要遭殃”,意思就是大雪当日有下雪的话,就预兆将迎来一个丰收之年;没下雪的话就要遭殃。 究其原因,雪是水冻结的形态,大雪下雪意味着冬天下雪量充足,能...
吴牛喘月 “吴牛喘月”这个成语,与天气炎热有关?具体是什么意思呢? “吴牛喘月”典故最早出现于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义·佚文》,“吴牛望见月则喘,彼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此句意思是吴地(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牛生性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因惧怕酷暑而吓得气喘不已。 此外,南朝《世说新语》中也有相关的故事,一位名为满奋的大臣,从小生活在南方,特别怕冷,在洛阳冬...
“汗流浃背”与“汗出沾背” 人们常以“汗流浃背”来形容天气炎热或是工作辛劳。 不过,原来“汗流浃背”这成语并不单是指天气热或工作辛劳,而是有另一重意义。“汗流浃背”原作“汗出沾背”,出自《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汉文帝刘恒即位后,原来的右丞相陈平认为太尉周勃平定吕氏之乱,巩固汉室的天下,功劳比自己大很多,于是自愿将群臣之首的右丞相位置相让,自己降为地位较低的左丞相。 ...
老豆 原来是尊称? 在广东话当中,父亲、爸爸又称为“老豆”,可能不少人都觉得这个称呼有点粗俗,其实背后有典故,最初还称得上是一个尊称。 有一种说法指,老豆是由“老窦”演化而来的。中国古代经典文学作品《三字经》汇总就有四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窦燕山是五代时期的人,本名窦禹钧;燕山就是他老家幽州附近的一座山。 这位窦燕山养育的五名儿子,相继通过科举成为栋梁,为朝廷所效力。由于家中人才辈出,因此大家都说窦燕山教子有...
抱法处势而用术 抱法处势而用术,一句话综合了法家的三个核心思想:法、势、术。 法:是律令,管理百姓的基本依据。君主应论功行赏,赏罚分明,不应因个人好恶而滥赏滥罚。 术:是操纵臣子的手段。君主以术御臣,就可以保持权力、地位,防止篡权夺位。 势:是权力与威势。利用人们好利恶害之心,明赏设罚,就能使人们遵从法律,国家自然也能安定。 “抱法处势”语出《韩非子‧难势》:抱法处...
一年容易又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日,正是中国人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中秋节的到来。这个起源于古代中国的节日原名为“仲秋”,在中国农历当中八月正为秋季第二个月,在这一天,月亮会变得圆满,象征团圆的意思。然而,一年之中大家面对的难关都不少,为何又会有“一年容易又中秋”之说? “一年容易又中秋”,这一句来自于宋代诗人陆游《宴西楼》的诗句。 “西楼遗迹尚豪雄,锦绣笙箫在半空。万里因循成久客,一年容易又秋风。”诗句当中表达诗人因看见西楼上前人的遗迹依然豪雄,但自己因为从军不能常来,桥头飘起的风令他感叹“一年容易又秋风”,然后迎着秋风转回驿舍,眼见“摩诃池上月方中”而有感...
有灯无月不娱人 有月无灯不算春 这两句诗出自明代诗人唐寅《元宵》一诗,将元宵佳节的特色——明月及彩灯,共冶一炉,砌出一幅美丽夜景的图画。 民间有俗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意思是八月十五中秋夜,如果天气不佳,云雾遮盖月亮的话,五个月后的元宵夜就会下雪,影响彩灯,令张灯结綵的元宵佳节失色不少。 这句话在北方可能比较合适,但在南方地区就不一定适当。在南方,正月十五日已是大地回春之时,月亮高挂的机会也高,因此文人墨客也喜...
“太子洗马”是什么职位? “太子洗马”这个古代职位名称,很是有趣,从字面上看,似是为太子清洁马匹,实际这职位与洗马完全没有关系。 “太子洗马”职位最早先秦时期已设置,意同“先马”,是太子身边的侍从官,每当太子出行的时候就在太子的车马前为先导,负责引路开路,可以算是太子的仪仗队的一部分。 《问玉珉》:“洗马进贤冠,出则在马前清道,固曰洗马。” 唐朝时,这个官职只为“从五品”,九品中职位不算太高,但却是极受欢迎的职位。 ...
相逢不用忙归去 明日黄花喋也愁 形容事情已过去了,已失去价值,我们会说“明日黄花”。其实,明日是未可知的,为什么我们却又知道明日的黄花已失去了价值?这个成语确实有点吊诡。 明日黄花出自苏轼《九日次韵王巩》:“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喋也愁。” 这句话的本意是说,既然已相聚在一起就不要急着回去,还是趁这菊花盛开的重阳节日赏花为好。若等到“明日”,重阳节已过去,不但再观赏已无趣,恐怕飞舞的彩蝶看了那过时的菊花,也会感到有点发愁。 苏轼为了留着友人,写的也太有诗意了...
“出人头地”来自一场误会? 形容有人名成利就,光宗耀祖,会用“出人头地”来形容。成功,又与头和地有什么关系? 这句话,与欧阳修的一次错误有关。 苏轼参加科举考试,考官正是欧阳修。阅卷时,欧阳修被苏轼考卷中的文采深深吸引,打算给他第一名。可是,欧阳修以为这份考试是他的学生曾巩写的,为了避嫌,遂定为第二名。 放榜后,高中的考生会见考官,欧阳修才发现原来第二名不是曾巩,而是苏轼。他欣赏苏轼的才华,给朋友写...
“雪泥鸿爪”出自哪个典故? 形容旧事遗留下来的痕迹,一般会用“旧日足迹”来形容,文雅一点,就有“雪泥鸿爪”。 这个成语原来出自兄弟之间的离别。苏轼上任陕西,路过渑池,弟弟苏辙难遣手足之情,于是写了《怀渑池寄豫瞻兄》寄赠。 苏轼则写《和子由渑池怀旧》回赠,当中名句有:“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这句古文的意思是说:人生在世偶然留下一些痕迹,我觉得像随处乱飞的鸿鹄,...
兄弟久别 对床夜雨 形容与好友天南地北地畅谈,广东俗语有“吹水”,若文雅一点,则有“与君一席话”或“对床夜雨”。 不要以为“对床夜雨”就是与男女有关,其实这是指亲友或兄弟久别重逢,在一起亲切交谈的意思。 白居易《雨中招张司业宿》就有:“能来同宿否,听雨对床眠。”“听雨”古时就是一件风雅之事,而能与朋友一起风雅一番的话,就是美事。 而苏轼《送刘寺丞赴余姚》亦有一句:“中和堂后石楠树,与君对床听夜雨。”就是...
“籍籍无名”应为“无籍籍名”? 形容某人没有名气,会用“籍籍无名”。那么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 古书有“无籍籍名”的说法,如明陈伯康《伯茂饯仲器归莱山和韵》中的“虽无籍籍名,亦愧栖栖者”;明朱之瑜《答林春信书》中的“仆幸平日无籍籍名”。 “无籍籍名”当中的“籍”,是盛、大的意思。 据《史记٠郦生陆贾列传》记载,汉初吕后专政,危及少主惠帝。陆贾向陈平献计,要他与绛侯周勃结好,令陈平成功数...
“小器”还是“小气”? 当有人表现吝啬时,我们会形容为“小气”,但是,又有人说是:“小器”,究竟哪一个才是正写? 《汉语大词典》中“小器”、“小气”两条词目都有收录,两者属于同义词,意思都是指“不大方;贪小便宜;吝啬”。 “小器”一词早在《论语》出现。《论语·八佾》:“管仲之器小哉。”就是说管仲的器量不大。 而“小气”则在清代才开始出现。《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我又不是两三岁的孩子,你也忒把人看得小气了...
学学半 中文有趣的地方之一,是同一个字因为不同词性而有不同的解释,解通了往往令人感到趣味盅然。“学学半”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了。 “学学半”出自《礼记˙学记》,当中写到,《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如何理解呢? “学学半”,第一个“学”字同“斆(粤音同‘校’)”字,是动词,意为教导;第二个“学”则为名词,指学习。 加起来意思就是:“教人是学习的一半。”教导别人的同时,又是在学习,用“教程相长”来形容就贴切了...
以铜为镜;以古为镜;以人为镜 这名句想必大家都有印象,出自刘昫《旧唐书 · 魏征列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意思是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身上的衣衫帽子;用历史作镜子,可以知道历代的兴衰更替;用人作镜子,可以发现自己的得失对错。 这是以直言敢谏著称的唐朝名臣魏征去世之后,唐太宗李世民对众臣所说的感慨之言。 李世民在位时广开言路、虚心纳谏,魏征曾上疏数十,直陈其过,因此深得深得李世民重用。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魏征病逝,唐太宗很难过,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
责人之心责己 爱己之心爱人 我们经常说“将心比己”,古文有一句意思相近的句子,就是“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 这句话出自周希陶《增广贤文》 ,在《四书集注·中庸章句第十三章》有注引:“张子所谓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尽道”。“责”就是“责备”,“爱”就“爱惜”,两句话就是:要以责备别人的态度来责备自己,以要求别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也要像爱护、珍惜自己一样,去关心爱护别人。 延伸阅读:星爷...
“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与吃有关? 这句话出自于《礼记 · 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意思是透过学习,才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学,才明白做学问时会遇到的困难。 这句话是说做学问要亲身经验,才体会得到个中原因。 其实在这一句前,就有“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学习与吃原本是两码子事,但作者却用吃来比喻学习。作者认为,品尝到美食,是切肤地感受到那种满足;这就好像学习一样,亲自学习后,才能明白自...
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这是形容一个人品格高尚的名句之一,来自“诗书画三绝”之誉的清代名士郑板桥。 郑板桥曾在江苏镇江别峰庵读书,这一句话是他当年在屋门题写的对联。 “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意思是,居室清雅有致,地方不必大;花朵只要香气芬芳,数量不在于多。 “室雅何须大”暗喻最重要是居住的人,如果屋主品德高尚,情趣自必高雅,就如花朵能散发香气,不在于多少。对联反映出作者的清高自洁、不媚...
每日一词 “女人心海底针”下一句是什么? “女人心、海底针”这句俗语,从字面看,一根针掉进大海,当然很难找到,比喻女性心思难以捉摸。 女性的心思细密、感情细腻,喜好和情绪,有时候就像3、4月的天气,骤晴骤雨,难以捉摸。虽然这句话出处已难以考究,但相信很大机会来自男性。 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如今已很少人知道,下半句是:“就算捞到还扎人”,意思是即使能在海底捞到针,但这针仍是会扎人的。 两句话连在一起,是形容女性根本不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