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18/11/2023
香港中文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系主任汤启宇教授的复康机械手“希望之手”,为中风病人重燃希望,更获得日内瓦国际发明展的至高荣誉大奖,是首个赢得殊荣的香港发明。
汤启宇对中风病人特别关心,源于父母的职业。也正因为这份关心,汤启宇才会在读书时选择较冷门的生物医学工程学,希望借此在未来帮助更多中风病人。
希望之手汤启宇|常去老人院做义工 学有所成望助全瘫病人
汤启宇的父母都是社工,耳濡目染下,他大学时代经常去老人院做义工。汤启宇每次看见中风后的老人家都会闷闷不乐,内心总在想,有什么可以令他们快乐一点、找回尊严。汤启宇在大学毕业后留学苏格兰,毅然选择了生物医学工程学,
汤启宇以年仅24岁之龄,就以全班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博士生,其博士论文非常创新,主攻研究如何协助全瘫病人重新站起来,也是非常冷门的方向。
回港后,汤启宇意外发现香港的脊椎受损病人远没有英国多,在当地的研究顿时无用武之地。但他亦发现,反而患上脊椎压损的长者,就一年有几百人。汤启宇把心一横,向政府申请研究经费,想要发明一隻独一无二,用作复康治疗的“机械手”。
中风病人的手看似乏力,但实际上肌肉是有意识。汤启宇的“希望之手”,可以将中风人士的微弱脑电波,以及肌电图讯号转换成活动指令,协助他们重新训练抓、握等不同的手部动作,加快康复进度。对于中风不超过两年的病人,半数能恢复2至3成手掌活动能力。刚刚中风的病人,疗效就更加显著,可达至5成。
原本看似“残废”的手,汤启宇令它再次拥有生命,连带肌肉也能再次获得锻炼。
希望之手汤启宇|以生命影响生命 未来更进一步预测中风
当回顾多年来的研究之路,汤启宇就坦言所有事都不是一步登天,反而常常屡试屡败,全靠心中一直保持“永不放弃”的信念。
汤启宇的病人名单上,小至7岁,年长至70岁都有,甚至同行骨科名医方心让也曾因中风后手部乏力,向汤启宇求助。
汤启宇表示,病人中风后就好像活在时间停顿的世界,但当用了自己的发明后,就能再次走出家门,全家人亦从此再有笑声,“这份以生命影响生命,我觉得好有意义!”
感性的汤启宇更表示,每次看见病人重新站起来,他会偷偷哭,“是喜极而泣。”
“希望之手”之后,汤启宇希望更进一步,研发可以预测中风的仪器。汤启宇亦不介意辛苦多年的发明付诸流水,“若然世界再无人中风,所有发明尽变废物也没所谓,难道这不是最好的结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