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024-09-16
新中国成立75载,风雨兼程,沧桑巨变。“非凡75年”系列专题,梳理中国在科技、政经、文体、环保4大领域,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突破和发展。
本文是文体篇第1篇文章,带你了解新中国竞技体育从零到拥有4,000个世界冠军的发展历程。
非凡75年|国际交流需要,竞技体育渐受重视
西方近代体育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传入中国,但当时中国政局混乱,国贫民弱,体育运动没有多少像样的成绩,更遑论出一个世界冠军。
新中国成立后,体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早期体育事业的任务和方向,是着眼着人民健康、社会广泛参与的群众体育。领导人毛泽东1952年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题词“发展体育,增强人民体质”,正好说明情况。
当然,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国际交流需要,竞技体育不久后亦受重视,并在政府统筹调配全国资源中全速推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相对应,它更着眼精英运动员和比赛成绩,能展示国力,也能凝聚民心。
竞技体育起步后,从最初培训精英运动员的中央体训班,到参照苏联经验创办的青少年业余体校、体育运动学校,再到各种精英专业运动队伍等,应运而生。
这种由政府统筹调配、“全国一盘棋”的组织方式,被称为“举国体制”。直至今日,“举国体制”仍是中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后盾。
非凡75年|容国团拉开中国称霸世界乒坛序幕
中国的竞技体育是从零起步,上世纪50年代训练条件也极为有限,但国家集中力量支持,加上运动员的信念和拼搏毅力,成绩猛进,在国际赛事屡有佳绩。
国家体育总局网站一篇文章提到,自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末,中国运动员全部刷新了1949年以前的全国纪录,还在田径、游泳、举重、射击等18个项目,31次打破世界纪录。
1956年,广东大力士陈镜开在上海的比赛中,以133公斤的成绩打破最轻量级举重世界纪录;这是中国人在体坛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1959年,香港出生的容国团在德国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夺冠,这是中国的第一个体育世界冠军,亦是中国称霸世界乒坛的序幕。
当然,那时中国的整体实力,与世界体育强国还是有很大距离。
非凡75年|重返奥运大家庭 许海峰射下第一金
中国竞技体育在上世纪60年代中至70年代中陷入停滞。直至70年代末改革开放,一切重回正轨,竞技体育成绩再次腾飞。
这时期还有一个契机,就是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快速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为国争光,是当时的主调。
1984年洛杉矶奥运,中国“回归”后首次参加的夏季奥运。射击运动员许海峰在赛程第一天率先摘得金牌,这是中国在运动竞技最高殿堂的第一金。
同一届奥运,大家也会记得连夺三金的“体操王子”李宁,还有为中国拿到奥运跳水第一金的周继红;她后来执教中国跳水“梦之队”,在2000年至2021年的5届奥运收获31金。
洛杉矶奥运还有中国女排的一面金牌。
非凡75年|刘翔跨栏登顶 苏炳添百米跑破10秒
此前的1981年,中国女排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中7战全胜夺冠,为中国实现集体球类项目零的突破。接下来的4次世界大赛,包括刚才提到的洛杉矶奥运,中国女排又蝉联冠军,成就“五连霸”传奇。
进入新世纪,中国运动员在国际赛事不断创造佳绩,除了举重、乒乓球、跳水等传统项目保持优势,非传统项目也屡有突破。
刘翔在田径场上不断刷新纪录,并摘下2004年雅典奥运的110米栏金牌;孙扬2012年在伦敦奥运夺得中国第一面奥运男子游泳金牌;丁俊晖在台球(斯诺克)顶级赛事4夺冠军,2014年底一度排名世界第一;李娜登顶澳洲和法国网球公开赛,成为亚洲首位大满贯女单冠军。
另外,姚明成为NBA第一位来自美国以外的“新秀状元”;苏炳添成为首位100米跑突破10秒大关的亚裔选手,又带领接力队在东京奥运夺得铜牌。
新中国体育发展必须提到的,还有北京极为成功地举办2008年夏季和2022年冬季奥运,成为世界首座“双奥之城”。
非凡75年|北京首办奥运 主场摘48金 力压美国
北京奥运中,中国在主场一举拿下48面金牌,创下历史纪录,并超越称霸奥运奖榜多年的美国。
而在北京冬奥,中国摘得9金,是历来最佳成绩。
中国在冬季项目起步较晚,至2002年杨扬在盐湖城夺得短道速滑冠军,才实现中国冬奥金牌零的突破。
最后,一组数字可概括新中国的竞技体育成就:从新中国成立到2023年底,中国运动员共获得了世界冠军3,913个,创世界纪录1,397次。这些佳绩,绝大部份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所创造。
2024年新中国庆祝成立75周年,这一年中国的世界冠军总数势将突破4,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