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6/06/2024
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这些词相信大家都听得很多,但它们到底是什么意思?究竟有何内涵和意义?
“国策通识”专题系列文章从10个方面,为大家拆解中国近年重要的国家政策和理念。
本文为“国策通识”专题第4篇文章,介绍到底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什么?
“新质生产力”这个词出现在大众视野是在2023年9月。当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第一次提到了“新质生产力”。
到了今年1月,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又明确提到“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要求。
那么,“新质生产力”到底是什么?
官方有给出定义:“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这个定义如何理解?可以着重来看一下“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
首先,“高科技”体现在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的科技创新,并将创科成果融入到生产当中。
其次,所谓“高效能”,简单而言就是效率更高,例如生产效率更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更高等。
另外,“高质量”,也就是更高质量的发展方式。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主要依靠大量资源投入、高度消耗资源能源,而新质生产力之下的“高质量”发展,则是摆脱了这种增长方式。
根据官方阐释,新质生产力也可浓缩理解为一句话:“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新”在哪?
具体而言,新质生产力到底“新”在哪?
新质生产力,主要包括新型劳动者、新型劳动工具、新型劳动对象。
传统劳动者,是望天打卦的农民,或流水线上拧螺丝的工人;而新型劳动者,则是能充分利用现代新技术的新型人才。
传统劳动工具,是农耕时代的犁耙,工业时代的蒸汽机;新型劳动工具,可以是AI人工智能,或无人机、万物互联的物联网、算法等。
传统劳动对象,是土地、石油、水电、道路网;新型劳动对象,则包括大数据等。它们就是未来的水电煤,将是不断发展新科技的基础。
新质生产力,就是以上这些元素更优化的组合。
延伸阅读:什么是算力?
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
了解了新质生产力是什么,下一个问题是,要怎样推动呢?
对于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国家信息中心的专家指出,这涉及到要在关键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全面深化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以及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等。
具体来讲,哪些产业会是未来的重点呢?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高端芯片、量子技术、物联网等领域都是值得关注的方向。
不过需要留意的是,官方也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找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既要防止一哄而上,也要防止重复建设、只搞一种模式的“抄作业”;一方面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同时也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
也就是说,新质生产力不只是要多发展一些新科技这么简单,也不是全力投入新兴产业,一拥而上发展新能源汽车;它也意味着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包括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延伸阅读:国策通识|什么是“中国式现代化”?
延伸阅读:国策通识|什么是“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