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電影夢:當代中國的前衛導演

撰文︰紀小婷

  說到當代中國的華人影壇,大導演李安的地位可以說無人能敵。隻身闖蕩荷里活,各種國際大獎幾乎都拿過,甚至有個小行星都是以「李安」二字命名的。不過有趣的是,業界評價他為「偉大導演」時,還在前面加了個修飾詞——「最不酷的」。的確,在當代中國的生活中,李安看起來只是個普普通通、和和氣氣的人,但藏在這種普通氣質下面的,卻是他追逐電影夢的氣魄。

不擅言辭 隱忍於當代中國的電影人

  「行動、新陳代謝都非常緩慢,敵人給他開了一槍,他也不知道槍聲是從哪邊來,緩緩地轉身看後面的時候,那個槍聲已經響了非常久。」

  李安好友的這個比喻很生動,生活中的李安似乎總是迷迷糊糊、心不在焉,對很多事情都束手無策。出道之前,李安在世界影壇,甚至當代中國的影壇,有一段長達六年的蟄伏期,找不到投資,沒有作品,靠太太養活。

李安曾經執導多套話題作品,包括當年引來巨大迴響的《色戒》,都是出自李安之手。(圖片來源:AP)

  製片人夏姆斯回憶和李安的第一次見面,李安向他推銷《推手》。一般的推銷都是有套路的,推銷人必須西裝筆挺,簡潔明快,用5至15分鐘講出亮點。結果李安呢?坐下來拖拖拉拉講了一個小時。「那是我聽過的最糟糕、最乏味、最混亂的一次推銷,聽完之後我就跟他說,老天,難怪你過去六年都找不到工作!」

  成名之後,這種迷迷糊糊的形象也不曾改變。曾經有媒體問他最重要的人格特質是什麼,這位當代中國,乃至世界級的大導演的回答顯得有些平庸:「我希望自己是一個nice guy」。

  但這只是電影之外李安,這個李安,是很有迷惑性的。到了拍電影的時候,這只樹懶會突然醒來,把能量和鋒芒釋放在電影中。這時候的他,既不迷糊,也不nice。

敢於創新 讓當代中國電影為世所知

  李安最早拍的是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和《飲食男女》,探討傳統家庭價值觀在當代中國及現代社會中受到怎樣的衝擊;到了《斷背山》,就跑去討論同性戀人的感情糾葛和身份認同;《臥虎藏龍》講的是中國武俠,但他一反一般武打片「重武輕俠」的傳統,轉而探索武俠文化的精神內涵;《綠巨人浩克》是他第一部大成本的商業電影,但他同樣不走尋常路,刻畫了一個複雜多面的超級英雄;拍《少年Pi的奇幻漂流》,李安首次挑戰了3D電影;最新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和《雙子殺手》,更是用了3D、4K、120幀每秒的最新攝影技術。

  電影世界裏,李安是先鋒的,充滿變革的。無論是選材,風格還是內涵,都很多元,難以被簡單概括或者定義。你很難猜到,他下一部片子會是什麼類型。

李安導演的《斷背山》當年引來很大的話題性,而這套電影也讓李安被外國電影界熟悉。(圖片來源:AP)

  嘗試了這麼多不同類型的片子,李安收穫的評價當然有讚有彈。但即便受到質疑,他也從來不「吃老本」,總是主動選擇最艱難、最有風險的路來走。

  比如拍攝《雙子殺手》的時候,李安挑戰用120幀的電腦特效製作虛擬人類主角。人類對於自己同類的辨識度極高,只要有一點點不像真人,就會穿幫,所以一般導演都會採用24幀特效,盡量不暴露細節,但李安堅持用120幀,這相當於是自動升級了5倍的難度。

挑戰難度 當代中國導演被讚頌

  電影出來之後,有人批評他本末倒置,只關注技術不關注故事,甚至有人說他誤入歧途,走火入魔。

  但李安自己曾經解釋過,拍片多年,能讓自己興奮的東西已經不多,因此要嘗試不同的電影手法。進入數碼時代,他的選擇很堅定:「數碼有自己的美感和語言,現在還沒有人去開發這種美感和語言,我只能親自上陣。我知道我會被痛扁,但總得有人先來,我不介意在前面擋子彈,後面的人從我身後沖向未來,我希望那是一個美好的未來。」

  李安的親密戰友、製片人夏姆斯曾經這樣評價:「如果你感覺李安太過先鋒、走火入魔,那就說明你並未真的了解他。他本來就是這樣一個人,將來也不會改變。」所以,如果好奇李安是什麼樣的導演,可別被他的外表迷惑,而要從他的電影中尋找答案,追找一個他如何追逐提升電影的夢想。

很大荷里活的著名影星都曾經和李安合作,包括韋史密夫在內的演員都讚賞李安是個非常好的人,在合作期間獲益良多。(圖片來源:Getty)

高錕中大面試記

勤儉苦學 郎朗12歲名揚國際

張五常:也無風雨也無晴

從泅渡大陸到世銀副行長!林毅夫把脈中國經濟

相關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