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乙類乙管」是新考卷 中國有能力答好它

編輯︰郭曉陽

  將「新冠病毒肺炎」更名為「新冠病毒感染」,從明年1月8日起將新冠病毒感染由「乙類甲管」調整為「乙類乙管」,自此不再對入境人員實施全員核酸檢測,有序恢復中國公民出境旅遊……中國疫情防控政策綜合考慮病毒特點、疫情形勢、疫苗接種、醫療資源準備和防控經驗等因素,做出了三年來最大的一次堪稱戰略性的調整,中國疫情防控工作進入新階段。

新冠疫情|平穩有序落實政策轉變 重點保護高危人群

不少藥廠加班加點製藥,應對放寬防控措施的初期引起的搶藥潮,現時不少社區的藥店甚至免費派發藥物給有需要的市民。(圖片來源:Getty)

  從國家衛健委公布的《關於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實施「乙類乙管」的總體方案》來看,疫情防控目標從過去的「預防感染」轉為「保健康、防重症」,是本輪調整的突出特點。圍繞這一新的目標,《總體方案》提出了十二條主要措施,其中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關於做好脆弱易感人群的預防工作和醫療服務,這一指向性非常明確,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

  從中不難看出,平穩有序地實現政策目標轉換,有力有序有效應對調整後可能出現的風險,是中國實施「乙類乙管」的重要指導原則。

  新形勢下,中國防疫的重點是「托底保護」,也就是保護好最脆弱的重點人群,同時最大限度釋放社會活力。

  這既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題中之義,也是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尤其是,隨著對新冠病毒和疾病的認識進一步加深,疾病的危害性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藥物供給,以及應急處置能力的提升等,我們有了這樣做的充足信心和充分條件。

  延伸閱讀:香港和內地恢復通關 一文看清通關安排

在應對疫情上,共存不是躺平,過去三年爭取時間接種疫苗,才有了今天開放的基礎,即使開放防控之後,接種疫苗的工作更應該積極提速。(圖片來源:Getty)

新冠疫情|客觀判斷形勢變化 積極調整防控 兼顧不同群體

  實際上,三年來我們始終在根據客觀形勢的變化,積極穩妥地調整防控辦法,盡最大可能平衡並兼顧最大多數群體的利益,實事求是既是一以貫之的態度,也是過去的經驗總結。

  中國的疫情防控的確是全世界「獨一份」的,14億多的龐大人口規模,以及在世界上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決定了這個國家的疫情防控難度也必將是最高的之一。

  在這個過程中,它務必要十分穩妥,如履薄冰,否則稍微閃一閃腰,就可能出現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以及帶來全球經濟的海嘯。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的防控幾乎沒有「試錯」的餘地,它務必要穩中求進。這次的重大調整,宣告中國基本平穩度過了病毒最致命的危險時刻,正在進入更加開放的發展新階段。

  從這次國內外的輿論反應看,雖然有各種各樣的聲音,但對調整的歡迎和期待明顯佔據主流。

  延伸閱讀:紀錄片《一次遠行》看盡中國留學生抗疫經歷

逐步放寬入境檢疫和重新開放入境措施,與世界各地重新接軌,也讓不同地區對進入內地的商務和旅遊需求得到滿足。(圖片來源:Getty)

  據一家旅遊網站統計,在新政策公佈後一小時內,平台上熱門海外旅遊目的地的搜索量猛增10倍。方案發布之後,亞洲的旅遊和消費類股票上漲,中國股市也連續第二天上漲。

  三年來被壓抑的一些消費需求或迎來爆發式增長,三年來受到疫情干擾的生產生活及人員往來都將逐漸恢復正常。

新冠疫情|疫情尚有不確定性 並未放任不管 而是強化效率

  這對中國乃至整個世界來說,都無疑是難得的好消息。

  當然,全球大流行尚未結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確定性。

  防疫目標的轉變同時意味着一張新的考卷正擺在面前,中國並不輕鬆,它要做的仍有很多。其中的重點將是抓實抓細醫療救治資源的準備,著力保證群眾用藥需求,著力做好老年人、兒童等重點人群的防護和救治,切實加強農村地區疫情防控等。

  換句話說,新冠病毒感染調整為「乙類乙管」後,絕不是放任不管,絕不意味着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而是要繼續強化管理、強化服務、強化保障。

  延伸閱讀抗擊疫情的三年 我們經歷過的淚水

防重症和保護重點人群仍是中國防疫防控的大方向,過去三年一直堅持沒有鬆懈,因此即使今次提速放寬防控政策,國家也是有完整的理據來支持。(圖片來源:Getty)

  我們在前不久的一篇社評中指出,中國的防控政策三年來不斷調整,但它的初心和邏輯從未改變過。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那些對中國懷有偏見和惡意的人,將中國每一次疫情防控政策的優化調整都當成抹黑、攻擊中國的機會,嚴了不對,松了也是錯,他們總能找到點。但我們制定政策,以及我們向前走的步伐和節奏,不會被他們牽絆。

(原文轉載自27/12/2022 環球網)

中歐關係|重啟合作 中歐需要「儘快行動起來」

中美關係|建中美關係「護欄」 應從華盛頓內部動工

中美關係|WTO判決戳穿了「美式國際規則」

中美關係|真想搞好中美關係 美方就不能做「兩面派」

溫鐵軍:為甚麼以中國為主的土地文明 更能作為人類文明未來的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