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乙类乙管”是新考卷 中国有能力答好它

编辑︰郭晓阳

  将“新冠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冠病毒感染”,从明年1月8日起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自此不再对入境人员实施全员核酸检测,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中国疫情防控政策综合考虑病毒特点、疫情形势、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准备和防控经验等因素,做出了三年来最大的一次堪称战略性的调整,中国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阶段。

新冠疫情|平稳有序落实政策转变 重点保护高危人群

不少药厂加班加点製药,应对放宽防控措施的初期引起的抢药潮,现时不少社区的药店甚至免费派发药物给有需要的市民。
不少药厂加班加点制药,应对放宽防控措施的初期引起的抢药潮,现时不少社区的药店甚至免费派发药物给有需要的市民。(图片来源:Getty)

  从国家卫健委公布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来看,疫情防控目标从过去的“预防感染”转为“保健康、防重症”,是本轮调整的突出特点。围绕这一新的目标,《总体方案》提出了十二条主要措施,其中的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做好脆弱易感人群的预防工作和医疗服务,这一指向性非常明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从中不难看出,平稳有序地实现政策目标转换,有力有序有效应对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风险,是中国实施“乙类乙管”的重要指导原则。

  新形势下,中国防疫的重点是“托底保护”,也就是保护好最脆弱的重点人群,同时最大限度释放社会活力。

  这既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题中之义,也是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尤其是,随着对新冠病毒和疾病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疾病的危害性下降,有效的疫苗和药物供给,以及应急处置能力的提升等,我们有了这样做的充足信心和充分条件。

  延伸阅读:香港和内地恢复通关 一文看清通关安排

在应对疫情上,共存不是躺平,过去三年争取时间接种疫苗,才有了今天开放的基础。
在应对疫情上,共存不是躺平,过去三年争取时间接种疫苗,才有了今天开放的基础,即使开放防控之后,接种疫苗的工作更应该积极提速。(图片来源:Getty)

新冠疫情|客观判断形势变化 积极调整防控 兼顾不同群体

  实际上,三年来我们始终在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积极稳妥地调整防控办法,尽最大可能平衡并兼顾最大多数群体的利益,实事求是既是一以贯之的态度,也是过去的经验总结。

  中国的疫情防控的确是全世界“独一份”的,14亿多的庞大人口规模,以及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疫情防控难度也必将是最高的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它务必要十分稳妥,如履薄冰,否则稍微闪一闪腰,就可能出现巨大的人道主义灾难,以及带来全球经济的海啸。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的防控几乎没有“试错”的余地,它务必要稳中求进。这次的重大调整,宣告中国基本平稳度过了病毒最致命的危险时刻,正在进入更加开放的发展新阶段。

  从这次国内外的舆论反应看,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但对调整的欢迎和期待明显占据主流。

  延伸阅读:纪录片《一次远行》看尽中国留学生抗疫经历

开放入境措施,与世界各地重新接轨,也让不同地区对进入内地的商务和旅遊需求得到满足。
逐步放宽入境检疫和重新开放入境措施,与世界各地重新接轨,也让不同地区对进入内地的商务和旅游需求得到满足。(图片来源:Getty)

  据一家旅游网站统计,在新政策公布后一小时内,平台上热门海外旅游目的地的搜索量猛增10倍。方案发布之后,亚洲的旅游和消费类股票上涨,中国股市也连续第二天上涨。

  三年来被压抑的一些消费需求或迎来爆发式增长,三年来受到疫情干扰的生产生活及人员往来都将逐渐恢复正常。

新冠疫情|疫情尚有不确定性 并未放任不管 而是强化效率

  这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来说,都无疑是难得的好消息。

  当然,全球大流行尚未结束,疫情走向仍有不确定性。

  防疫目标的转变同时意味着一张新的考卷正摆在面前,中国并不轻鬆,它要做的仍有很多。其中的重点将是抓实抓细医疗救治资源的准备,着力保证群众用药需求,着力做好老年人、儿童等重点人群的防护和救治,切实加强农村地区疫情防控等。

  换句话说,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绝不是放任不管,绝不意味着所有防控措施的退出,而是要继续强化管理、强化服务、强化保障。

  延伸阅读抗击疫情的三年 我们经历过的泪水

防重症和保护重点人群仍是中国防疫防控的大方向,过去三年一直坚持没有鬆懈,因此即使今次提速放宽防控政策,国家也是有完整的理据来支持。
防重症和保护重点人群仍是中国防疫防控的大方向,过去三年一直坚持没有松懈,因此即使今次提速放宽防控政策,国家也是有完整的理据来支持。(图片来源:Getty)

  我们在前不久的一篇社评中指出,中国的防控政策三年来不断调整,但它的初心和逻辑从未改变过。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那些对中国怀有偏见和恶意的人,将中国每一次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都当成抹黑、攻击中国的机会,严了不对,松了也是错,他们总能找到点。但我们制定政策,以及我们向前走的步伐和节奏,不会被他们牵绊。

(原文转载自27/12/2022 环球网)

中欧之间没有原则性衝突应该多合作互利

中欧关系|重启合作 中欧需要“尽快行动起来”

中美之间的衝突可能性存在但并非不能解决

中美关系|建中美关系“护栏” 应从华盛顿内部动工

世贸组织对美国违反贸易协定作出公正裁决

中美关系|WTO判决戳穿了“美式国际规则”

中美关系不应该是零和博弈

中美关系|真想搞好中美关系 美方就不能做“两面派”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上海
葛兆光
葛兆光

葛兆光对“天下”的想像:一个乌托邦想像背后的政治、思想与学术

风筝 女孩 男人
李焯芬

李焯芬人生导航 “叔叔,你真棒”滋润人心

中国与美国
编辑之选

高志凯:不管谁当总统 中美关系都会经历惊涛骇浪

天安门广场、白宫
马凯硕

马凯硕:是时候与非西方开展对话了

罗伦斯将军 潮游三国

三国旅游|成都武侯祠 中国唯一君臣合祀祠庙

医疗革命和技术进步人工智慧
张维为

张维为看中国“不可能产生科学革命”论调

香港达德学院是共产党在港建立的一间大专院校。校舍原是泷江别墅,芳园是别墅的别称。
丁新豹

丁新豹回顾达德学院 汇聚共产党专才的香港大专院校

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週,机器人表演
金灿荣

金灿荣看第四次工业革命 中国地位举足轻重

农田、货柜船
温铁军

温铁军从土地和海洋文明 看东、西方两大文明的差异

当代中国 时评

人均寿命不断延长 中国人的“长寿密码”有哪些?

共同富裕
Qiyuan Lu
卢麒元

卢麒元看共同富裕:中国扩大经济共同体成关键

中国在智慧科技养老上仍有很大发挥空间
新华网 时评

智慧生活|以智慧技术赋能养老服务

人民币暂时难以取代美元地位
雷鼎鸣

雷鼎鸣看中国经济|人民币取代美元的障碍

中西交流
王德峰

王德峰看东西方人生态度大不同 西方哲学不能变成中国思想

中青时评

“铁路+旅游”激发旅游市场新动能

中美关系尚未到解冻阶段
环球时报 社评集

中美关系|欢迎中美关系“解冻” 但美国必须来真的

呼伦贝尔草原
陈万雄

陈万雄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战皆在呼伦贝尔草原

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落实多边主义
央视快评

中国经济|携手共促开放共享的服务经济

霞飞宸

霞飞宸解说马远《水图》:取材及手法绝无仅有

 美元人民币
翟东升

翟东升从日德汇率政策 预示不干预人民币升值利多于弊

当代中国-林奋强-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香港第一次
林奋强

林奋强的香港情:有实效的选举 香港第一次

当代中国-名家-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金一南

金一南:新中国给全世界提供精神和物质财富

当代中国-名家-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樊锦诗

樊锦诗:共同守护人类的敦煌莫高窟

当代中国-名家-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张信刚

张信刚看中国传统取代西方习俗?

当代中国-名家-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莫言

莫言给文学创作人的贴士:发个好梦刺激灵感

当代中国-名家-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追思伟人周恩来 病中推动中日友谊永不放弃

当代中国-吴家玮-吴家玮穷小子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吴家玮

吴家玮穷小子 美国发愤苦读成材

当代中国-李光耀-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李光耀

看中国崛起与中美关系

当代中国-单霁翔-今年故宫600岁
单霁翔

修缮保育 北京故宫迎来600岁生日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