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設計中銀大廈 暗與滙豐較勁

撰文︰華思齊

  1980年,美國紐約貝氏大宅來了一位稀客。他是當時中國銀行新任總經理,越洋拜訪,是為了見上中銀香港創辧人之一貝祖貽一面。嚴格上,這位總經理來並不是找他,而是請他答應讓兒子貝聿銘回香港,設計中銀香港新總部大樓。

貝聿銘家族與中國銀行的淵源

  當時貝聿銘已經60多歲,早已是國際知名建築師,並剛完成北京香山飯店的建築項目。在他來看,這位銀行高層的拜訪禮儀「非常中國式」。

  不過,貝父沒替他作主,而將決定權交回貝聿銘手中。他最終欣然答應,某程度也因為父親與中銀的淵源。無獨有偶,上世紀20年代,舊中銀香港大廈的建造,也是由貝祖貽展開。

香港回歸在即 貝聿銘建中銀大廈具政治意味

  80年代的香港中環經已是個石屎森林,摩天大廈林立。當時滙豐銀行總部正在重建,並將以世界上最先進、最昂貴的姿態落成。儘管當時尚未簽署《中英聯合聲明》,但中國已明確表示1997年收回香港,隨着香港回歸,新大樓的使命不言而喻,貝聿銘意識到,中銀大廈一定不能與象徵殖民統治的滙豐總行比下去。

1987年興建中的香港中銀大廈。(圖片來源:LERA Consulting Structural Engineers官網)

啟德機場搬遷 放寬中銀大廈高度限制

  怎樣做才可令中銀比滙豐更顯眼?最直接的辦法是建得比滙豐總行高。但可以嗎?當其時香港機場尚在啟德,為保障機場航道安全,九龍以至港島部分地區建築都設有高度限制。不過,就在中銀大廈即將建造時,啟德機場也開始籌備搬遷,中銀是落實搬遷後,第一幢在建築高度上鬆綁的大樓,要建得比滙豐銀行總部高,是可行的。

  不過,相比滙豐總行的78億港元(約10億美元)建築費,當時中銀只有10億港元(約1.3億美元)的預算。貝聿銘如何在這麼少的預算下擊敗對手?

  延伸閱讀:中銀大廈捲風水漩渦 貝聿銘巧妙化解

貝聿銘接下項目時已意識到,中銀大廈一定不能與象徵殖民統治的滙豐總行比下去。圖為1988年香港,當時滙豐已經落成,中銀尚在施工中。(圖片來源:AP)

中銀大廈捲風水漩渦 貝聿銘巧妙化解

舉家離開上海 高錕初到香港

德國姑娘等了他60年!中國文化泰斗季羡林的異國情緣

高錕的童年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