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從「禁書」變文學名著 金庸小說解禁內地全靠書迷鄧小平

編輯︰王子傑

  香港文壇巨匠倪匡日前逝世,再有一位「香港四大才子」離我們而去。倪匡的離開,不禁令人回想起份屬好友,同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金庸。從黃霑、金庸,再到倪匡,「香港四大才子」如今只剩下蔡瀾一人,令人婉惜。

  說起金庸(查良鏞),他和他的武俠小說,原來與中國改革開放也有一段故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就是金庸的書迷,《射鵰英雄傳》等著作,也是因為鄧小平才能在中國內地解禁。

金庸(左)與倪匡(右)份屬好友,並同為「香港四大才子」。(網上圖片)

改革開放|書迷鄧小平令金庸小說解禁

  鄧小平是金庸小說在中國內地最早的讀者之一。曾經有媒體透露,1973年3月,當時金庸小說在內地尚為禁書,經過「三落三起」的鄧小平,恢復工作後從江西返回北京,不久後就托人從境外購買一套金庸小說。鄧小平利用中午和晚上睡前的半小時,津津有味地欣賞,即使在外地出差也不間斷。

  鄧小平的護士郭勤英也表示,鄧小平喜歡看的武俠小說,都是來自香港及台灣的作家,例如金庸、古龍、梁羽生等,其中看得較多的就是金庸的《射鵰英雄傳》。

  鄧小平之女鄧楠更稱,鄧小平愛看武俠小說,一方面可以不用動腦筋,看得輕鬆、不累,但也非完全是為催眠和消遣。鄧小平能夠將自己的命運聯繫書中人物的命運以思考人生,藉此獲取人生的精神力量。

1981年7月18日上午,鄧小平(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金庸(右)。(網上圖片)
鄧小平(左)與金庸(右)相見甚歡,金庸小說也隨之解禁。(網上圖片)

  金庸小說的人物角色都歷經很多苦難,但每經過一個苦難,都是一種成長,之後就會功力大增,最後成為所向無敵的英雄。有趣的是,1981年7月18日上午,中共中央副主席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會見金庸時,他也當面表示「你的小說我讀過,我這是第三次『重出江湖』啊!你書中的主角大多是歷經磨難才終成大事,這是人生的規律。」

改革開放|金庸小說從「毒草」變文學名著  

  金庸是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正式單獨會見的第一位香港人,兩人相見甚歡。金庸小說隨之解禁,允許進入中國內地。其中《射鵰英雄傳》最早在1981年於《武林》雜誌上連載。不過,改革開放之初,金庸小說只被視為通俗作品,難登大雅之堂,當時甚至有許多「教壞細路」的負面報道。

金庸的小說手稿。(圖片來源:Getty)

  及至1986年,以研究《紅樓夢》著名於世的馮其庸,在《中國》雜誌第8期發表《讀金庸》一文,認為金庸小說有歷史的深度與廣度,值得研究,標誌着學術界開始認可金庸小說。隨後諸如章培恆、陳墨、嚴家炎、柳蘇、陳平原、錢理群等一大批學者,開始撰文研究金庸,金庸所獲得的評價自此愈來愈高。1994年10月,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王一川主編的《二十一世紀中國文學大師文庫.小說卷》,將金庸大讚為文學大師,列於魯迅、沈從文、巴金之後,排名第四。同月25日,內地最高學府之一的北京大學,更授予金庸名譽教授頭銜。

  金庸小說從之前的「毒草」、通俗文學,華麗轉身成為文學名著。在整個20世紀80年代,除了有一間出版社可以出版《書劍恩仇錄》外,其他讓內地民眾在租書攤前如痴如醉的金庸武俠小說皆為盜版。1994年5月,三聯書店正式獲得金庸授權出版《金庸作品集》,是內地第一套正版金庸武俠小說全集。

  時至今天,金庸小說幾乎每年都有改編電影、電影劇、電子遊戲在中國內地出版,歷久彌新。

金庸小說在內地相當受歡迎,金庸逝世後浙江杭州一間書店特別將相關書籍放在當眼位置,方便聞訊趕來購書的顧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金庸在2018年10月30日逝世,享年94歲。(圖片來源:Getty)

  延伸閱讀:金庸的武俠世界

  延伸閱讀:別了,衛斯理!倪匡科幻小說寫作真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改革開放|粵海鐵路與「闖海人」 海南發展有賴天時地利人和

香港回歸25周年|上海世博 港人義工的自述

香港回歸|內地與香港患難與共 抗疫救災一呼百應

香港回歸25周年|港鐵的改革開放故事 如何「心繫國家每一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