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研發抗疫疫苗藥物 港大傳染病專家朱華晨「愛上」病毒

編輯︰雅言

  15年來一直與禽流感、中東呼吸綜合症等新發傳染性疾病打交道的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朱華晨,不久前獲得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該獎是中國唯一為全國女科學家而設的奬項。來自中山大學的她,體現了內地與香港科研的努力。面對新型病毒,她愈做愈起勁,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她走在抗疫最前線,主力研發疫苗和藥物,文靜的外表掩蓋不了內心那股與病毒交鋒的決心。

  不久前有一則新聞:安老院舍普遍拒絕確診後住院的長者返回院舍。醫管局呼籲院舍要以大局為重,不要拒絕接回長者,唯朱華晨博士在視頻訪問中,表示同意和理解院舍的做法。她認為在新冠疫情發展以來,死亡和危殆的人中,長者佔大多數,而院舍的長者很多都未打針的,很容易受到感染。她建議政府為長者設立高度保護的隔離「泡泡」,將確診的長者集中隔離及治療,以保障健康的長者減低感染機會。

  在病毒和社會混亂的信息面前,朱華晨博士願意站出來作解說。

新冠疫情|在中山大學主修生物化學 SARS後追縱惡菌

外表文靜的朱華晨博士,內心有比男生更勇敢的心,她正在為新冠疫苗和藥物做開發工作,希望儘早了解病毒的真面目。(圖片來源:港大醫學微博)

  朱華晨博士在中山大學時本科主修生物化学,研究生期間從事超級雜交水稻的基因工程改良工作,博士學位是遺傳學。原本與病毒學拉不上關係,但非典型肺炎(SARS)一疫,令她改變了。

  2003年SARS在廣東爆發,朱華晨首次感受到病毒帶來的恐慌。那時香港大學管軼教授帶領的研究團隊,是世界上最早確認傳播源頭是來自於果子狸等野生動物,令病毒迅速受到控制,這她崇拜不已。

  於是於2006年中山大學完成博士學位後,朱華晨博士旋即於2007年加入香港大醫學院「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管軼教授研究團隊。

  延伸閱讀:漸凍人醫生一線抗疫:用我的時間換別人的時間

新冠疫情|朱華晨曾研究過豬流感、禽流感及中東呼吸綜合症

朱華晨博士去年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是由中華全國婦女聯合會、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以及歐萊雅(中國)聯合創立,是中國唯一一個為全國女科學家而設的獎項,為表揚45歲以下年青女科家在科學上的成就。(圖片來源:港大醫學微博)

  加入團隊後,她的工作主要是追縱病毒。

  首先,探索病毒的演化,找出潛在風險的病原體。然後,了解病毒的行為特徵,利用動物研究病毒的致病性、傳播性和感染性。最後,找出病毒的致病和傳播原理,並提出防控方法,包括開發藥物、疫苗等,以杜絕病毒傳播。

  15年下來,她遇過不同的惡性傳染病,有豬流感(H1N1)、甲型禽流感(H7N9)、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以及現時的新冠病毒(Covid 19)。

新冠疫情|穿梭大灣區多間大學 坦言新冠病毒不易追尋

新冠疫情來勢汹汹,朱華晨說要與時間競賽,找出病毒的原理。(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

  朱華晨博士現在是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公共衛生實驗室科學)、汕頭大學客座教授、汕頭大學-香港大學聯合病毒學研究所粵港新發傳染病聯合實驗室副主任,長期穿梭於大灣區,進行研究及演講。

  她在去年初表示,經病毒分析比對後發現,新冠病毒和過往已知的所有其他病毒,最高相似度僅有88%。那就是說,新冠病毒比以往病毒更嚴重,有很多未知的狀況要去追尋。

  朱華晨博士看到,只要找到病毒的行為,病毒就變得不可怕。

新冠疫情|尋找病毒有用病原體 助開發疫苗解藥

朱華晨博士相信病毒中會有可以利用的有益病原體,能幫助製造疫苗或藥物,造福市民。(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她發現一些病毒的病原體並非一直具有強烈的毒性,它甚至可能是有利於人類發展。她與團隊現在探究病毒,研究潛在、可以為人類所用的病原體,全力投入新冠病毒疫苗與藥物的開發工作。

  延伸閱讀: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 屠呦呦用「中國神藥」改變世界

  科研是無數次實驗比對數據的過程,很大多時是枯燥單調的,但朱華晨博士有科學家一貫的特質,形容找到病原體的心情,就好比自己是這個世界上第一個知道自然秘密的人,忽然打通了與自然界的對話通道,心情比獲獎或發表論文更喜悅。在新冠疫情嚴峻的今天,朱華晨博士正逐步掀開病毒神秘面紗,與它正面對話。

 

非遺傳承|90後回鄉製紙傘 追尋「傳統又時髦儀式感」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港人赴內地講脫貧故事 陳貝兒憑《無窮之路》獲獎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靠讀唇考上清華博士 失聰女孩江夢南創奇迹

「冰墩墩」設計師曹雪:全球熱議我卻冷靜 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

溫鐵軍:中國疫情死亡率確診率最低 農村零成本抗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