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一聲除舊歲 桃符萬象迎新春

  「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象迎新春」,祝大家新年如桃花一樣燦爛,長年行好運。

  這句詩取自北宋王安石的作品《元旦》,將春節的新景象活靈活現地展現在眼前。  

  原詩為「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陣陣轟隆的爆竹聲響起,代表舊的一年已經過去;和暖的春風吹來了新年,人們歡樂地暢飲着新釀的屠蘇酒。初升的太陽照耀着千家萬戶,他們都忙着把舊的春聯取下,換上新的春聯。

  詩中首句提及的爆竹聲最具代表性,皆因放鞭炮是中國人過年時必備的活動之一。爆竹聲響起,意味着新的一年的到來。除了燃起爆竹,其次就是換上春聯,給人萬象更新的感覺。

初一早 初二早 初三睡到飽  

   從古至今,中國人都非常重視農曆新年,更有「開個好頭」的觀念,反之也十分避忌做錯事導致流年不利。

  中國民間有「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飽」的說法,意思就是年初一和年初二都要早起床,到了年初三就可以不用早起睡過夠。

  年初一要早起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年初一是一年之始,若懶洋洋不起床的話,未來一年都會懶洋洋,因此一定要早起。此外,年初一當日有很多要處理,例如祭拜祖先與神明,到了初二又要出門拜年,或...

初一不出門 初二拜家門  

   大年初一是農曆新年的第一天,由於中國人對農曆新年非常重視,因此在新正頭也有很多習俗,且十分講究,稍有不慎未來一年便有可能諸事不順。

  民間有一個說法是「初一不出門,初二拜家門」,明明大年初一是出外拜年的好日子,為甚麼會不應該出門呢?

  古代的人們認為,初一是一年之始,人人都是有財氣、有福氣的,如果出門的話便會把財氣外泄,未來一年便會變得貧窮。

  此外,出門有可能會有些意外,萬一年初一有任何閃失都會對未來一年運程造成不利,因而有...

三十夜守歲 年初一守舍 如何守舍?

   「三十夜守夜,年初一守舍。」大年初一,有「守舍」的說法,「舍」指自己的家,又稱「守歲」,即年初一有留守家門的風俗。

   在年初一這天,家裏一定要有家人在,不能空着房子。孩子及其年輕父母都會外出拜年,家中一般只有老人在家,守舍的任務就交給老人家了。每當有人前來探訪的時候,老人家就負責開門迎接,這就是「守舍」的由來。這亦有「守財」之意。此外,大年初一也有不能掃地、不能洗頭、不能吃藥等禁忌,但現代人也不一定遵守這些習...

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

  「賣懶!賣懶!賣到年三十晚!」這句中國人過年時的俗語很多人都知,是表達希望孩子在過年前戒除懶惰的陋習,新的一年努力學習。

  這個風俗流行於廣東地區。除夕夜,家家戶戶會上燈(點燈,在客家人的習俗中,燈和丁想通,因此添燈也有添丁的意義),然後給每個小孩一隻紅雞蛋,點着一炷香,讓他提着燈籠,到街頭巷尾去邊走邊唱道:賣懶,賣到年三十晚,人懶我不懶!

  過年前,大家都會為家居進行大清洗,去舊迎新,添置新用品、新衣服、新鞋襪等,...

春雨貴如油

  踏進春天,大家可能對濕悶的天氣感到煩悶,不過對農夫來說,春雨是非常可貴的,有「春雨貴如油」的說法。

  這種說法在宋朝已出現。宋《景德傳燈錄》卷一道:「春雨一滴滑如油。」古時油是一種貴價的生活用品,因為油能夠點燈、煮菜、生火、取暖,是賴以生存的用品。

  春天下一場雨,是喜雨,能潤澤大地萬物,像油一樣重要。

  明代《春雨》也有說:「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可以看到古人對春雨...

有志方有智 有智方有志

   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曾經寫過一首詩來勸告兒子。詩其中兩句是:「有志方有智,有智方有志。」這兩句話看似相似,實際大有不同,有「志」先還是有「智」先,是湯顯祖想向兒子說明的道理。

  他想說:只有立下了遠大的志向,才能勤奮學習,變得聰明。只有明白事理,才能樹立起遠大的志向。

  立志有多重要?國家首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有一個立志的故事。

  他在潘陽東關模範高等學堂讀小學的時候,一天,魏校長問同學:「讀書為了甚麼?」大家的回答五花八門,有說想發財,有說想為自己找出路。

  當校長問到...

正月十五鬧元宵 一鬧吃 二鬧燈 三鬧謎

  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就是春節之後的中國傳統節日——元宵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又名「上元節」。在這節日,人們一般會吃湯圓、賞花燈及猜燈謎,所以有「一鬧吃、二鬧燈、三鬧謎」之說。

  元宵節起源於漢朝。東漢初年,漢惠帝劉盈死後,呂后篡權,呂氏把持朝政。周勃等大臣在呂后死後,剷除呂氏勢力,擁立劉恆為漢文帝。據說,平息諸呂的日子適逢是正月十五日,因此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日定為元宵節。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民間將元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