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懷偉人|除了袁隆平 2021年辭世的學界泰斗還有他們

編輯︰許可

  2021年,「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辭世,萬人垂淚;在這一年裏,「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為核武事業隱姓埋名20載的數學家周毓麟等學界泰斗,也永遠離開了,但他們的貢獻同樣不會被忘記。

袁隆平為讓中國人吃飽飯而奮鬥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為了讓中國人吃上飽飯奮鬥一生,他研發的雜交水稻如今已種在中國一半的水稻田裏,單是所增加的產量就可以養活7,000萬人;他還致力把雜交水稻「覆蓋全球」,讓全世界遠離饑餓。

袁隆平堅持「中國人的飯碗要拿到自己手裏面,不要靠人家」。(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在湖南長沙病逝,享年91歲。

  就在同一天,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的吳孟超在上海去世,享年99歲。

吳孟超創肝膽外科領域多個第一

   吳孟超上世紀50年代起開拓中國的肝膽外科,提出「要把基礎研究放在比臨床治療更重要的地位」;他還創造了該領域多個第一,包括翻譯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臟外科入門專著、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葉切除手術等等。

吳孟超一直強調用最好的技術、最科學的方法、最便宜的藥械、最簡單有效的手段,治好病人的病。(網上圖片)

  吳孟超直至97歲高齡才退休。從醫70多年間,他完成1.6萬多次的手術;因長時間握手術刀,其右手食指、無名指的關節甚至都已經變形.....。

 彭士祿艱難中研發第一艘核潛艇

  中國核潛艇首任總設計師、「中國核潛艇之父」彭士祿,是3月22日在北京病逝,走完93年的傳奇人生。

  彭士祿的父親彭湃是中共早期領導人,因為這個身份,在民國期間,彭士祿4歲就成被打為政治犯,8歲入獄,童年坎坷。

彭士祿少年時曾在香港生活和上學,與香港甚有淵緣。(網上圖片)

  新中國成立後,留學蘇聯歸來的彭士祿,在艱難環境中研發出中國第一艘核潛艇,為國鑄盾,之後他又「軍轉民」,成為中國民用核能的開荒牛,曾擔任大亞灣核電站項目的總指揮。

數學家周毓麟為研發核武建奇功 

  數學家周毓麟則是3月2日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

  他1960年到1980年間一直隱姓埋名,主管着核武器數值模擬和流體力學方面研究,是中國研發原子彈和氫彈的重要功臣之一。

在參與研發核武的科學家中,周毓麟幾乎沒人認識,但他貢獻卻不小。獲國家1982年度自然科學一等獎的「原子彈氫彈設計原理中的物理力學數學理論問題」的9位署名者,周毓麟排名第五,前四位的彭桓武、鄧稼先、周光召、于敏後來皆被授予「兩彈一星」元勳稱號。(網上圖片)

  在原子彈研發初時,周毓麟帶領團隊,用計算尺、手搖計算機等簡單工具,找出了蘇聯專家留下的關鍵數據有問題,令中國免走彎路。

28位兩院院士同年離世 沉痛悼念

   另外,袁隆平、吳孟超、彭士祿、周毓麟都是「兩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2021年,除了這4位學界泰斗在內,不幸也還有另外24位院士辭世,例如中國射電天文奠基人王綬琯、大地測量與地球物理學家許厚澤、中國遙感技術的主要倡導者姜景山等等。

  這些科學家和學者雖然逐漸遠去,但他們對國家和人民的貢獻,永遠不會被忘記。

  延伸閱讀:28位兩院院士永遠離去

兩院院士是中國在科學技術和工程技術方面設立的最高學術稱號,獲這兩個稱號的,都是相關領域頂尖專家。圖為中國科學院。(網上圖片)

感動中國年度人物|扎根世界屋脊 吳天一為高原醫學奉獻一生

幻想移民火星不科學 「天問」總設計師張榮橋:不如打理好地球

生命剩下27天會做甚麼? 核試專家林俊德選擇了繼續工作

天問一號總設計師 張榮橋是「火星探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