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萬雄初訪沈從文印象:純真誠摯擁赤子之心

編輯︰黃皓頤

  從1980年8月認識沈從文先生,到1988年他去世,整整8年間,每次我到北京,大都會約同沈從文先生的親密助手王㐨先生和王亞蓉女士登門拜訪。80年代初中期,我的主要工作是編輯事務,上京的次數固然多,每次停留的時間也較長,常有機會去拜候沈先生。

陳萬雄與沈從文相識8年 難忘沈老笑容可掬待人親切

1980年代,陳萬雄經常因為編輯事務到訪家住北京的著名作家沈從文。圖中是陳萬雄(後左)在沈家與沈從文夫婦(前)、沈從文的助手王㐨(後右)合照。(圖片來源:《讀人與讀世》)

  上了沈家,不管有事無事,談正事還是閒聊,總耽擱好幾個小時。當時不懂得珍惜,未曾記下來,所談內容不免淡忘了。但是一些記憶還是深刻的。

  頭一回見到沈從文先生,就令我感悟了文學的本質。

  首次上京,其中一項工作是將剛剛出版的《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樣書帶給沈先生。在王㐨先生和王亞蓉女士的引領下,來到前門東大街的沈家。一進門,穿着便服的沈先生從廳中的床沿上下來,一邊忙着找他的布鞋,一邊忙不迭向我們打招呼。團團的臉滿綻着笑容,神情稚樸而帶點靦覥。話說輕輕的,不帶一點酬世味道。倒是濃厚的湘西鄉音,要王亞蓉女士穿插着說明。王女士說明時,沈先生總是含笑望着我們,眼神帶着感情,神態活像個稚童。

  延伸閱讀:陳萬雄悼嚴耕望老師:粹然一代學者的風範

陳萬雄看沈從文作品 似平淡中的波瀾壯闊道理

內地著名作家沈從文給後世留下了不少出色作品,其中《邊城》、《長河》和《從文自傳》是他的代表作。《邊城》(圖)以19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描述當地的風土人情,並以船家少女翠翠的愛情故事,道出純淨的人性之美。(網上圖片)

  面前大名鼎鼎的沈從文先生,給我的最初印象:純真、誠摯、和悅、自然。剎那間,「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一句古話,從心裏蹦跳出來。作家與作品間連帶着的文學本質,似乎一下子也透露出來。

  日後,與沈老接觸多了,讀他的著作多了,了解他也多了。到現在,要概括我對沈先生的認識和感覺,還是初見時所得「赤子之心」的印象。

  延伸閱讀:陳萬雄分享做人處世:承教的感動

  人的直覺有時很玄妙,也很準確。在此以前,沈先生的文學作品,我讀得不多,興趣也不濃。關鍵是對他的文學思想境界認識不深,不懂得欣賞文學作品似平凡中的卓越、似平淡中的波瀾壯闊的道理。自己的興趣是近代思想,連帶對近代文學的認識,總傾向從史學的角度去閱讀、去理解,這是唸歷史的癖性。不自覺地,也對文學性質的理解變得狹隘了。(三之一)

  (經作者授權,轉載自陳萬雄《讀人與讀世》,標題及分段經編輯整理)

陳萬雄憶沈從文鼓吹「古為今用」 大眾加深認識中華文化藝術

陳萬雄獲沈從文啟蒙 改變研讀中國文化歷史的觀念

陳萬雄30年的體驗:變的是時代 不變的是精神

陳萬雄憶嚴耕望老師 淡薄名利奮力投身學術研究

陳萬雄憶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 三次生死大戰皆在呼倫貝爾草原

陳萬雄:沈從文研究文物歷史新方法 實物結合文獻全面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