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第一個香港旅行團 加速境外遊

撰文︰華思齊

  「香港的每一事物,在我的第一印象中都是新奇的。」38年前今日(1983年11月16日),新中國第一個香港遊旅行團抵港,展港為期8日的觀光之旅,25名團友的感受,濃縮在短短一句話當中。

改革開放恢復探親 喚起民眾對香港美好想像

  改革開放後,內地恢復港澳居民回鄉探親,香港親友帶來的電器用品、時尚衣飾,成為民眾窺探境外生活的一線窗,喚起人們對香港美好生活的想像。

1970年代,人們在羅湖華段與英段的路軌之間徒步而行。曾經何時,只有香港同胞能進入內地,及至1983年才有第一團由廣東省訪港的旅客;時至今日,香港在2018年總共接待了逾6,515萬名旅客,當中78%、約5,000萬人次來自內地。(圖片來源:新華網)

改革開放與港英政府商討 辦香港旅行團

  80年代初,旅遊對大部分港人而言均遙不可及,更何況剛實行改革開放的中國。那時中國並沒旅遊概念,說到出行,要不出差、學習,要不探親;出門還得寫介紹信,獲所屬單位部門批准,才能預訂火車票和住宿。然而1983年,一份由廣東(香港)旅遊有限公司起草的《關於開辦廣東省內人士到港澳旅遊業務的報告》,卻打破這個局面。

  雖然國家已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但國內對開放旅遊仍有保留。當時在中央支持下,廣東省政府抵住思想束縛,指示外事辦與改革開放後第一家境外「窗口公司」粵海公司,聯同新華社香港分社及港英政府移民局談判,卒之在同年底首辦新中國第一團「香港遊」旅行團。

  延伸閱讀羅湖舊照片 看回鄉過關歷史演變

1983年11月16日的《大公報》,記錄了改革開放後新中國第一批訪港內地旅客,在美麗華酒店喝下午茶的情況。80年代參與「香港遊」旅行團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自行在內地報名付款,其次是由香港親友代辦手續及付款。(圖片來源:香港舊報紙)

改革開放遊香港 團費2000港元起 

  「香港遊」消息一出,旋即在國內外惹來極大哄動,吸引逾千名民眾報名。1983年11月15日,首個「香港遊」旅行團抵港,逾百名傳媒在紅磡火車站守候,追訪這班旅客的所見所聞。他們在8日行程,參觀了海洋公園、山頂、淺水灣,還到過香港仔珍寶海鮮舫和合和中心的旋轉餐廳吃自助餐。

  當年來一趟香港,團費介乎2,000至2,900港元,報名者還須經內地公安局審核。由申請到真正出境,動輒輪候3個月至半年。由於反應熱烈,「香港遊」很快由每日1團增至每日12團,每團人數亦由25人增至48人。據說當時民眾最愛在聖誕節時訪港,原因是可感受不一樣的西方節日氣氛。

  延伸閱讀迎接改革開放 中斷30年九廣直通車復開

1980年代改革開放後,廣東梅縣一個軍用機場改裝為民用機場,滿足歸國華僑和往來客商的需要。當年很多人都沒坐過飛機旅遊,是以吸引不少民眾圍觀。(網上圖片)

  改革開放後廣東省的「香港遊」,開創中國境外旅遊先河。90年代開始,國門進一步打開,內地民眾的旅遊目的地不限於港澳,也擴展至東南亞、日韓、歐美。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統計,2018年中國人出境花費高達2,773億美元(約21,630億港元),數字是全球之冠,消費力驚人。

  雖然2018年全國近1.5億人次外遊,但相對全國14億人口,坐飛機出國的人只佔少數,佔約10%,反映中國出境旅遊業尚有很大發展空間。

  延伸閱讀改革開放40年 旅遊中國由問號到感歎號

霍英東助中國發展體育外交 重返國際奧委會

鄧小平提「兩個轉變」扭轉外交戰略 聚焦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就業變遷 由「頂替」「分配」到「下海」

中國入世|談判15年始成功 經濟發展新里程

香港街道故事|銅鑼灣鬧市曾有企鵝出巡?糖街有糖廠?東角何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