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讀中國文化|「眼中釘」其實是種病?

編輯︰紀小婷
撰文︰謝小明

  中國文化中,眼中釘說的是痛恨的人或事。但是眼中為何會有釘子呢? 

  這個詞在五代時期已有記載,古書新五代史·趙在禮傳中說「宋人喜而相謂曰:眼中拔釘,豈不樂哉?」當時,宋州節度使趙在禮欺壓百姓令當地民不聊生。後來趙在禮被罷職。百姓覺得有如眼中釘被拔去個個笑逐顏開。 

  然而眼中長「釘」似乎不大合理,據專家考證這個「釘」是指「疔瘡」,眼睛長疔即眼睛發炎會影響視線。但因為兩個字讀音一樣,而釘子的釘更加形象,這個錯誤的用法亦流傳下來。 

  還有一種傳言就說,北宋時期奸相丁謂把持朝政無惡不作,民間流傳起「欲得天下寧須拔眼中丁的歌謠,其中「丁」指的就是丁謂取其音變成「釘」,因此誕生了「眼中釘」這個詞,而且在中國文化中成為一個固定用法。

 

趣讀中國文化|「呷醋」背後有段故事?

趣讀中國文化|惡妻為何叫「河東獅」?

趣讀中國文化|始創人叫「鼻祖」與鼻子有關?

趣讀中國文化|為何「巾幗」是女「鬚眉」是男?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

王羲之的「墨池」

    我們日常工作常常會遇到困難,如果抱着「將勤補拙」的心態,必定事半功倍。《禮記 · 中庸》就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這句話就是說:別人做1次能做到的,我做100次去完成它;別人做10次便做到的,我做1,000次去完成它。如果真的能夠跟這個方法去做,即使天性愚笨的,也必定可以聰明起來;即使本質柔弱的,也必定可以剛強起來的。

  書法家王羲之,成名之前一直都好學不倦,甚至因為瘋狂寫書法,令到家中池塘變成一池墨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