黐線

音︰ci1 sin3

本意是電器短路,其後指人精神有問題、精神錯亂,甚至簡單地作為用來罵人的說話,也引申為「黐孖筋」等加重語氣的用語。

      「黐線」一詞,起源於60年代的香港。那時電話開始進入普通人的家庭,但當時整個香港電話線路不足,經常失靈,在聽筒中偶爾會聽到另外兩人的對話,名符其實是「黐線」。慢慢地, 香港人就用「黐線」來形容不正常、怪誕的行為,或指精神病、發神經的人,如「黐線佬」、「黐線婆」。

       據《漢典》介紹,黐是一種木膠,用細葉冬青莖部的內皮搗碎製成,可以粘住鳥毛,用以捕鳥。以此看,這個字原先是名詞,後來變為動詞。也可引申成「黐脷筋」(指說話口齒不清)或「黐纏」(二人經常甜蜜一起)等。

 

得敕

音︰dak1 cik1

意思是過分地炫耀、招搖,也可以形容小孩活潑可愛。

     「做人要謙虛啲,唔好咁得敕。」指做人要謙虛點,不要太囂張跋扈。

在古代,「敕」是皇帝詔書的一種,得到聖旨照住,恃「寵」才可生驕,旁人無可奈何。又在道士收妖鎮壓殭屍的符咒上也有這個「敕」字的,貼在其頭上代表號令。

      「敕」字的異體字為勑、勅。

       唐代詩人韓愈 《御史臺上論天旱...

買餸

音︰maai5 sung3

意思是上市場買菜,包括魚、肉、菜等食材,也可是菜式的單位。

       餸不是方言,是常見粵語用詞。粵語中,飯桌上的菜不叫菜,叫「餸」。如去買餸呀? 等同去買菜嗎? 我哋三個人食左九碟餸,等同我們三個人吃了九個菜。

 

    「餸」字拆開,是「食」+」「送」,表示此字當與食有關,「送」一方面是音符, 亦有送飯(下飯佐飯)的意思。用菜餚佐飯吃,也作「嗄飯」。 ...

囝囝

音︰zai2 zai2

意思是指小男孩,亦可指年幼的子女。

      囝字從子及口,本義為小男孩。一說為口表示範圍,全字像在襁褓中的孩子,一說古代婦女為了不礙日常工作,乃製造約一公尺高的木桶,中間底板作格子形,以漏尿,並將立不能行的幼兒置在其中,故囝字所從之口,或代表木桶口。

      閩語稱兒子及物體細小者為囝,《集韻》:「囝,閩人呼兒曰囝。」矮小的凳子...

囡囡

音︰naam4 naam4

音︰naam4 naam4 意思是指小女孩,但粵音讀「南南」,而非「女女」。

     「轉眼間,你囡囡已經長大了不少﹗」指小女孩已經長大成人,婷婷玉立。

       囡字從女及口,本義為小女孩。囡字屬於方言字,蘇滬方言稱小女孩作囡,一般指6-9歲的小姑娘,類似我們常說的寶貝。粵語稱呼小女孩也有「囡囡」之說。粵語「囡」應與「南」、「男」等字同音。

      清.王應奎《柳南隨...

揚州炒飯原是皇帝吃的?

  香港人喜歡吃的「揚州炒飯」,是用雞蛋、蝦仁、叉燒等食材烹調而成的美味炒飯。揚州炒飯遠近馳名,它的由來有什麼特別呢?

  這道美食的由來有幾個版本,其中一個,相傳是隋煬帝南巡江都(今揚州)時,命人煮他喜歡吃的「碎金飯」,就是雞蛋炒飯,從此揚州人便把金色的雞蛋炒飯稱為「揚州炒飯」。

  也有另一個傳說,揚州炒飯出自民間。早在春秋時期,揚州古運河邗溝上的船民,喜歡用雞蛋炒飯。當時人們會把中午的剩飯留到晚上,加入一兩隻雞蛋...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