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舞者變身「水下洛神」演繹中國文化

編輯︰紀小婷
撰文︰戴路雨

  「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三國時期,文學家曹植揮筆寫下名篇《洛神賦》,將中國神話裏的洛神描繪得美麗絕倫;2,000年後,一位年輕舞者則用精彩唯美的水下舞蹈,再現中國文化經典。

 

唯美舞姿重現中國文化經典

  6月中旬正值端午,河南廣播電視台《端午奇妙遊》晚會特別設計了開場節目《洛神水賦》(原名《祈》)。據節目主創人員介紹,屈原不止一次在詩詞中提到過洛神,恰逢懷念屈原之際,正好推出這個舞蹈。

  影片中,年輕的舞蹈演員在水中翩翩起舞,對應了《洛神賦》中的名句「翩若驚鴻,婉若遊龍」。

《洛神水賦》在河南電視台播出,這個電視台此前還推出舞蹈節目《唐宮夜宴》,兩個節目都用創意方法表現中國傳統文化,在網絡上備受歡迎。(網上圖片)

  這段不到兩分鐘舞蹈隨即紅遍網絡,在社交媒體上的播放量達到35億;影片還引起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的注意,她在Twitter上稱讚舞蹈「像天鵝一樣優雅,像中國龍一樣敏捷」。

  舞蹈者名叫何灝浩,曾是花樣游泳運動員,得過國際潛水小姐大賽中國區總冠軍,還在電影《美人魚》中當過林允的替身,如今則負責培訓人魚表演。

從花樣游泳到潛水到美人魚表演,《洛神水賦》的表演者何灝浩一直從事水下工作,雖然經驗豐富,但要完成表演還需要經過重重考驗。(網上圖片)

  《洛神水賦》播出後,何灝浩一夜之間成了洛神的「代言人」。提起網民的誇讚,她有點害羞:「我也是只是個凡人,挺惶恐的」;對於華春瑩的讚美,她則是「哇的一聲哭出來」,感覺多年的辛苦有了回報。

  延伸閱讀:唐俑復活?《唐宮夜宴》再現盛唐時期中國文化

浸水26小時 用創意毅力傳承中國文化

  水下獨舞在實際操作中困難重重。何灝浩透露,自己在水下泡了足足26個小時,拍攝時50秒換一次氣,但從下水到準備機位就已經過去了2、30秒,所以不停在水下來來回回,才最終拍出了成品。

每50秒才換氣一次,每日下水200次,在水下浸了26小時,這些數字都見證舞蹈演員的艱辛。(圖片來源:河南衛視@微博)

  為了防止頭髮在水中散開,造型師利用魚膠粉固定髮型,「頭髮會變得很硬,整個頭特別疼,然後要卡很多卡子(髮夾)」。繁複的表演服裝吸水變重,在水的阻力下,她要極力保持動作流暢,雙眼更因在水下睜開而充血……為了完成特定的舞蹈動作,需要用魚線纏繞她的腰,拍攝結束後很長一段時間,她的手臂、腹部、膝蓋上仍有大大小小的劃痕和紅腫。

為了防止頭髮在水中散開,何灝浩忍住疼痛用大量膠粉固定頭髮。(網上圖片)

  經過點點滴滴的努力和不放棄的精神,才有了兩分鐘的完美呈現。

  如今,她又回到了自己教授課程的日常,帶領身着美人魚服裝的學員學習在水中練習漂浮和游泳。她說,引起關注的是傳統文化,並不是自己。「我可能在當中扮演了一個載體的角色吧,能以一技之長還原千年前的中華精粹,是我的榮幸」。

  其實,像何灝浩這樣的年輕人不在少數,而中國文化的傳承,正是需要他們的創意和熱情。

  延伸閱讀:角色外觀?節日活動?《王者榮耀》特殊方式傳承非遺文化

七一勳章|當代愚公黃大發 絕壁之上用生命挖水渠

七一勳章|沙漠植樹造綠洲 石光銀:一生治沙沒白活

佛山90後繪「抗疫上河圖」 致敬新冠疫情醫護

亞洲第一人 視障者張洪登頂珠峰「讓世界看見我」

相關標籤

學問勤中得 螢窗萬卷書

  成材必須苦學,所以有不少古語都與勤學有關,例如「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當中還隱含了一個典故。

  「學問勤中得,螢窗萬卷書」出自汪洙《神童詩》,意思是學問需要勤奮學習才能得到,就像前人以囊螢取光,勤奮夜讀詩書一樣。

  「螢窗」就是指晋人車胤的故事。車胤少年時十分窮苦,吃都吃不飽,更別說晚上有油點燈供自己學習了。為了能夠利用晚上讀書,他廣捉螢火蟲載在小袋子內,取螢火蟲的一點點光來讀書,終能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