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中的香港文化——霓虹燈招牌

編輯︰豆子

  密集的霓虹燈招牌一向是香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單令中外攝影師為之瘋狂,連著名導演王家衛亦經常以霓虹光影來呈現香港街景的城市感。究竟霓虹燈是如何一步一步成為香港文化象徵,又是如何逐漸消失於城市之中?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
發掘粵港澳大灣區中的香港文化——霓虹燈街景。(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霓虹燈如何成為香港文化?

  霓虹燈並非香港發明的產物,在19世紀末開始,霓虹燈在歐洲、美國的各大營業場所普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慢慢傳至東方社會一些發展較迅速的城巿如上海、香港等。那麼,霓虹燈又是如何逐步成為香港文化象徵?1960年代,隨着香港工業發展蓬勃,許多大企業、夜總會,甚至食肆等,紛紛使用霓虹燈招牌來宣傳自家品牌,畢竟在沒有互聯網的年代,招牌愈搶眼,知名度愈大,客人亦自然愈多。於是五光十色、層層疊疊卻又錯落有致的霓虹燈牌,便形成了香港文化的一部分,為香港街頭營造了特有的景致,是香港繁榮熱鬧的象徵。 

當代中國-粵港澳大灣區-香港文化
《花樣年華》展現了霓虹燈作為香港文化的美。(圖片來源:網上圖片)

霓虹燈與香港文化電影的關係

  霓虹燈本來只是街頭風景,但透過香港導演王家衛的鏡頭,逐步在全球觀眾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成為香港文化象徵。王家衛鏡頭下的霓虹光影,卻總與城巿人的孤獨寂寞掛勾,《重慶森林》、《墮落天使》、《2046》等皆是如此,電影中多個以霓虹突顯光影對比的鏡頭,彷彿都在訴說故事人物走在香港街頭的孤獨感,訴說了「城市化」對香港文化的影響,彷彿城巿愈是繁華,走在其中的人卻愈難找到自我的身份認同,或許身處香港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同感?

  隨着時代變遷,近年霓虹燈招牌變成「過時」的產物,愈來愈多店舖轉用LED燈招牌,加上建築管制收緊、結構安全等問題,令代表香港文化的霓虹燈牌急劇減少。將來大家想欣賞香港霓虹燈,或許只能透過電影重溫夜景,或者到一些以懷舊作招徠的餐廳、展覽,以觀賞者的角度鑑賞逐漸消逝的香港文化。

 

香港文化粵劇演變與發展

2020-11-25

百年老店承傳香港文化 「萬順昌」放膽嘗試 

2020-11-19

香港文化變遷 屋邨人情味會否消失?

2020-11-11

香港喜慶喪葬必備的舞獅傳統文化

2020-11-11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鰂魚涌濱海街

鰂魚涌戰時炸彈地盤曾是太古糖廠? 昔日濱海街建高地台有段古|香港街道故事

2025-09-27
牛頭角聯安街及粉嶺聯安街

撞名街道|香港有兩條聯安街 一條曾爆改名爭議|香港街道故事

2025-09-20

9大香港旅遊熱點|將軍澳消防及救護教育中心博物館 免費親子好去處

2025-09-14
香港的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烏蛟騰抗日英烈紀念碑,澳門的冼星海紀念館和鏡湖歷史紀念館

抗戰勝利80周年|港澳4處國家級抗戰紀念遺址/設施 毋忘抗日民眾事迹

2025-09-02

9大香港旅遊熱點|奇華原是雜貨店?日佔時靠光酥餅發迹|香港品牌

2025-08-24

9大香港旅遊熱點|八珍甜醋份外香 謝霆鋒出世都派八珍薑醋|香港品牌

2025-08-17
港產大熊貓

港產大熊貓|小姐弟加加得得1歲大啦!多圖回顧超可愛成長之路

2025-08-14
警察博物館

9大香港旅遊熱點|警隊博物館必睇4大展廳 必玩虛擬警察故事

2025-08-06
中環廣場

尋找「名不副實」建築 中環廣場不在中環 更不是廣場?|香港街道故事

2025-08-02

中環海事廣場第三季開幕!海事博物館vs海防博物館 有何分別?

2025-07-27
信德街、信德中心

香港街道故事|信德街沒有信德中心 原名令人忌諱 改名有段古

2025-07-22

暑假好去處|書展 動漫展 工展會 美食博覽 電腦節 5大展覽亮點一文看清

2025-07-13
WeChat
本網站使用Cookies來改善您的瀏覽體驗, 請確定您同意及接受我們的私隱政策才繼續瀏覽。
同意及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