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6/10/2022
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交通四通八達。不過,在珠江口岸華南最大的碼頭黃埔港對岸,卻有一個小小的江心小島,那裏沒有公車到達、沒有地鐵網絡,甚至連一座大橋也沒有。
這個一直被廣州人形容為世外桃源的原始小島,原來一早被已故「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看上,建成一個以他命名的「隆平稻香園」,並且成為他離逝前最後一個「禾下夢」試驗田。
大吉沙島|2.5個長洲大 沒車沒橋 島上居民僅400人


這個小島全名為大吉沙島,是座落在黄埔區魚珠東南珠江的江心小島上,對面是長洲島及黃埔港,黃埔大橋就在旁邊。
小島面積只有1,500多畝,相等於2.5個香港長洲那麼大。不過,長洲有交通網絡,大吉沙島卻是廣州70多個島嶼中,唯一一個連公共汽車都沒有的小島,靠渡船接駁市區。
小島上居民只有400多人,只以電動車或單車作日常代步工具。
大吉沙島|80年歷史天然古村 四季美如畫 現代版桃花源

大吉沙島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形成的自然村落,早期的居民大多以打漁和農業為主。
這裏保有原始風光,夏天天然荷花池散發仙氣,冬天杉樹成蔭,四季風景美如畫。每逢假日都吸引遊人坐渡船到來欣賞,是都市人洗滌心靈的好去處。
數年前,它還是一個無人知曉的小島,就連住在渡船碼頭附近的居民,也不一定都知道這個小島的存在。

大吉沙島|租用160畝土地 試驗第三代雜交水稻

不過,自2020年,經「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同意,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研究中心認定,大吉沙島上設立了隆平國際現代農業公園,重點打造「隆平稻香園」雜交水稻試驗田。大吉沙島原始的面貌上,從此有了新的變化。
「隆平稻香園」租用了島上160畝的土地,運來了很多智能農機,浩浩蕩蕩地開展第三代雜交水稻試驗種植工作。在農地上,現在已經看不到農民彎腰插秧,反而是一部部的農機在農田上作業。
延伸閱讀:袁隆平團隊研發雜交水稻 雙季畝產逾1600公斤創新高
大吉沙島|小火車及古典糧倉 構成小島美麗風景線


在農業公園內,可以看到一座典雅的嶺南鍾樓,這座鐘樓名為大吉糧倉,是由廢棄的糧倉舊址翻新而成,遠遠看去宛若一座小城堡,極具氣派。糧倉旁邊,一輛小火車穿梭田上,運送遊客及糧食,恍如一幅美麗的圖畫。
隆平稻香園是廣東省唯一被納入全國28個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示範點的項目,是廣東省、廣州市農業科技的龍頭項目。截至去年為止,單季每畝產量最高已超過1,200斤。
在大吉沙島項目之上,為了促進農產品增長,廣州黃埔區與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共建了隆平農業科技黃埔研究院,開展雜交水稻相關技術研究與推廣。
未來,還將打造隆平院士港,引進高端農業科技資源,科學開發大吉沙島附近的長洲島農田資源,建設世界一流的農業科技研發基地。大吉沙島不單是世人桃源,還是袁隆平「禾下夢」的夢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