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25/06/2022
攀登珠穆朗瑪峰,需要面對山上稀薄的空氣,以及突如其來的天氣變化,歷來都是體力與智力的考驗。在珠峰山上,還要進行一系列考察,更是難上加難!中國科學院與深圳科技公司共同研發了一部機械人,能夠在海拔8,800米以上進行考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次有移動機械人登上珠峰工作。
深圳與中科院研發 國內首個機械人登珠峰
登上珠峰的高原科考機械人名叫「Aris-8848」,屬遠程遙控高原科學考察(簡稱「高原科考」)機械人,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與深圳優艾智合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研發。
高原科考機械人於今年4月28 日,與青藏高原綜合科學考察5支科考分隊16支科考小組合共270餘名科考隊員共同登上珠峰,進行環境污染物監測,以及冰川、冰湖變化監測等工作,所採集的數據是認識珠峰地區大氣環境和冰凍圈變化的寶貴數據。這項名為「巔峰使命2022」的行動,是中國有史以來在珠峰進行極高海拔綜合科學考察研究的一次壯舉。
延伸閱讀:珠峰科考「巔峰使命2022」登頂成功 架設世界海拔最高自動氣象站
機械人登珠峰|5G兼 北斗定位 高科技探測誤差僅厘米
珠峰高原科考機械人接收5G網絡,連接北斗定位系統;機身搭載SLAM激光導航系統,能作360°全方位掃描,將定位誤差控制在厘米級,是目前為止自主定位導航最先進的技術。
高原科考機械人的鏡頭能360°旋轉,亦是有40倍光學變焦的高清攝像鏡頭,可以搭配不同的鏡頭進行不同的探測工作。攝像鏡頭配置了紅外線熱成像技術,能在廣闊的珠峰山上捕捉得到野生動物的活動足迹。
在這些技術幫助下,高原科考人員不用每事都爬到山上,可以在珠峰大本營內遠程操控高原科考機械人,能夠大大減低了科考人員在極地所消耗的體力,而且得到的數據更清晰可靠。
機械人登珠峰|北斗定位 機械人青藏高原測繪冰川圖
例如,高原科考機械人要在青藏高原廓琼崗日冰川進行勘測冰川厚度,機械人透過探測雷達及北斗定位系統,在坐標刻上精確的探測數據。完成後,科考人員便在珠峰大本營後台系統輸出冰川測繪圖。
高原科考機械人亦為日常的氣象採集數據,透過專業氣象傳感器,以北斗定位坐標為基礎採集三維空間中的氣象數據,並實時回傳後台系統。
機械人登珠峰|紅外線捕捉高原動物痕迹 科考人員坐大本營監測
透過物候相機及紅外線模塊,能夠觀察高原動植物種群分布及活動情況,得到高原動植物的生長、發育、活動規律,以及與非生物的變化對季節及氣候的反應。
以往要得到這些數據,科考人員需要逗留在珠峰山上一段較長的時間,是對體力的一個重大考驗;珠峰高原氣候變化莫測,長時間逗留遇到危險的機會也會大增。有了高原科考機械人協助探測,工作人員安坐大本營內監測過程及收集數據,令到考察變得順利而具成效。
珠峰山上的氣候、環境極為複雜,機械人雖然外表「銅皮鐵骨」,但實際上都受到電力、網絡等軟硬件的限制。
機械人登珠峰|特製電池-40℃正常運作達8小時
針對低溫環境,高原科考機械人配備了鈦酸鋰低溫電池,能夠在零下40度正常儲電、零下20度正常充電放電,讓高原科考機械人在極低溫狀態下仍然能夠正常運作8小時。
到目前為止,中國移動在珠峰海拔5,300米、5,800米,以及6,500米前進營地都架建了5G基站,覆蓋至珠峰北坡登路線及珠峰頂。有了5G穩定的網絡訊號,高原科考機械人就能夠一展所長了。
這部高原科考機械人「Aris-8848」在登上珠峰之前,已經在海上油井、海上風電、大煤礦、發電機等複雜環境下工作。經過了珠峰的考驗後,未來機械人參與科研考察的工作,將會令數據更精準,更能掀開極地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