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6/05/2022
「山泉共處,山水共生」,說的就是位於甘肅敦煌大漠中的鳴沙山和月牙泉。從漢朝開始,月牙泉就是敦煌八景之一,聲名遠揚。不過從1970年代開始,湖面水位不斷下降,一度面臨乾涸危機。2011年,當局提出「月牙泉補水規劃工程」,於2018年完工,令月牙泉水位逐步回升,終於保住這輪美麗的「月牙」。
「千古不涸」月牙泉 為何瀕臨消失?
據推算,月牙泉形成於1萬多年前,曾經水面開闊、水深極深,2,000年前的東漢文獻形容其「千古不涸」。直到上世紀60年代,月牙泉面積仍超過1.4萬平方米,平均水深達到8米。
然而到了上世紀70年代,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資源消耗加速,附近地下水資源「超支」,加上當地興建水庫,整個地區水位下降,令依靠地下水補給的月牙泉,水位大幅下降,1985年時平均水深僅為0.7米-0.8米,「月牙」消失,面臨乾涸危機。
1986年,當地曾採取「掏泉注水」的方法,提高月牙泉的水位,即將在附近挖出一個人工湖,建設輸水管道,將經過沉澱的人工湖水注入月牙泉中。這一項工程,令月牙泉水位暫時回升到3.5米以上,唯治標不治本,一旦停止人工補水,月牙泉仍然漸漸走向消亡。
其後,當地政府對泉水進行多次調查和搶救,但效果不理想。
重建生態環境 成功拯救月牙泉
2011年,當局出台《敦煌水資源合理利用與生態保護綜合規劃》,包括八大工程,「月牙泉補水規劃工程」就是其中之一,主要是通過地表水滲水補給,以及限制地下水開採,緩解月牙泉乾涸危機。
工程於2016年開工,是在附近的黨河中修建一道低壩,將河床一分為二,在一側建立12個滲水池,長期蓄水,既可以用作農業灌溉,更重要是作為月牙泉的長期補給。
滲水池所在的位置,距離月牙泉大約在4.5-8.25公里之間,池中的水只需要3-5天,就可以透過土壤滲透到月牙泉中,基本還原了月牙泉的原始地下水補給環境。
從2018年完工至2021年,補水工程令月牙泉的平均水深由1.35米上升到1.6米左右,未來有望逐步回升至2米。隨着中國對環境保護日益重視,相信這輪敦煌「明月」終將恢復昔日風采。
延伸閱讀:敦煌莫高窟 世界上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