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11月28日

白春禮觀察到三鏈狀脫氧核酸新結構

  1990年11月28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利用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在世界上首次直接觀察到三鏈狀脫氧核糖核酸新結構。脫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即DNA是一種分子,組成遺傳指令,存儲、複製、傳遞遺傳信息引導生物發育、生長和生物機體機能,帶有遺傳信息的DNA片段俗稱基因。對於DNA的研究或者說基因的探索屬於現今最尖端的研究領域。

  1869年瑞士醫生米歇爾從殘留的膿液中提取出一些顯微鏡可見的物質,後來被確定為DNA。威廉·阿斯特伯(William Thomas Astbury)在1937年,拍攝了第一張DNA的X線衍射圖,證明其結構並不是無序的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之後,佛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提出了DNA的雙螺旋結構,並在1953年與詹姆斯·沃森(James Dewey Watson)共同發表了DNA雙螺旋結構的照片。自此,人們對DNA結構的探索從未停止。

  後來,科學家發現在量子力學裏,電子在原子間通過時會發生隧道效應,將這些電子進行還原即可得到物質表面原子排列的信息,當中的重要工具「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STM)」正是人類探測微觀世界的重要工具。而白春禮院士就是中國納米技術及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曾帶領團隊在1987年研製成中國第一台原子力顯微鏡及超高真空掃描隧道電子顯微鏡。1990年11月28日,白春禮院士再通過中國自研的原子力顯微鏡第一次觀察到三鏈狀脫氧核糖核酸的新結構,這是人類對DNA結構認識的又一大突破。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二十四節氣

2016年11月30日

中國「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非遺名錄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票中票

1983年11月29日

中國首次發行票中票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金展鵬逝世

2020年11月27日

中科院院士金展鵬逝世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造船集團

2019年11月26日

全球最大造船集團掛牌成立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