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登日期 : 04/10/2021
廣東省近日針對「十四五」時期交通運輸體系發展提出全新規劃,其中明確提到要研究深圳經港珠澳大橋至珠海、澳門通道。按照初步設想,支線有望從深圳前海引出,並銜接香港大嶼山段的港珠澳大橋。長遠來看,連接深圳有助提高大橋的使用率和效率;對於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樞紐集群,以及發展深圳前海合作區,也是有利之舉。
深圳前海有望引支線連接港珠澳大橋
廣東省「十四五」時期交通規劃指出,將安排交通基礎設施重大項目投資約20,020億元,用以加快完善粵港澳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其中提到要研究深「圳經港珠澳大橋至珠海、澳門通道」,意味着港珠澳大橋追加支線連接深圳已被提上日程。
廣東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據初步設想規劃,港珠澳可能引出支線連接深圳前海和香港大嶼山,但具體路線同可行性還待粵港澳三方進一步磋商。
港珠澳大橋是粵港澳三地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通道, 從籌備到建設前後歷時長達15年,目前東接香港,西接珠海和澳門,但唯獨未連接深圳。
實際上,港珠澳大橋在建設前,曾就大橋使用只連接港珠澳的「單Y方案」,還是接駁港深珠澳4地的「雙Y方案」產生爭論。大橋建設最後採取「單Y方案」,據分析除了有建設成本較高的因素之外,還因為大橋籌備當時,深圳定位較低,缺少話語權。但隨着深圳近年迅猛發展,不僅GDP同人口發展都一躍成為大灣區第一城,極具活力和外溢能力,港珠澳大橋增加連接深圳,提高大橋使用率和效率就成為必然考量。
有分析人士指出,廣東省「十四五」交通規劃緊跟「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方案」和「前海深港合作區改革方案」之後出爐,反映在2大「合作區」驅動的背景下,區域交通必然要對應區內發展理念和城市定位,從而作出相應的規劃。
港珠澳大橋若接深圳 可與深中通道形成「內環」
港珠澳大橋變成「雙Y」結構的呼聲一直都存在,早在2017年港珠澳大橋開通前,深圳創新發展研究院就曾發表報告,提到港珠澳大橋應爭取從「單Y」變成「雙Y」。
研究院當時就認為,在「單Y」結構下,港珠澳大橋將深圳排除在外,未來將是一座「空橋」,使用率低下。對此,研究院建議要將缺失的「Y」再補上去,等同再增加一條深港跨境通道,這對提高大橋經濟、社會效應,以及加強深圳同珠江西岸珠海、澳門的合作都有長遠的意義。
另外,有媒體引述中山大學港澳珠三角研究中心教授鄭天祥指出,港珠澳大橋如果變成「雙Y」,就可以與深中通道一起形成大灣區核心「內環」。「內環」可以提升港珠澳大橋的車流量,更好發揮大橋作用;同時「內環」區域會是大灣區的經濟重心,成為區域乃至全國發展的引擎。
屆時,珠澳大橋將港澳地區與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貫通,而與深中通道形成灣區「內環」後,還可將深圳前海、中山翠亨新區、東莞濱海灣新區、廣州南沙自貿區等灣區重點發展平台與產業園區連通。
鄭天翔進一步指出,目前限制大橋車流量,致使用率較低的重要因素,就是通行資格問題。因此,他建議港珠澳大橋要全面放寬上橋車牌門檻。如果政策落實,將會大大促進深圳、香港、澳門和珠海的聯繫。
延伸閱讀:前海合作區擴容7倍 為香港發展提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