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9月7日

中國發射首顆自製極軌氣象衛星

  1988年9月7日,中國第一顆自主研製的極軌氣象衛星風雲一號A星在山西太原成功發射,並準確進入太陽同步軌道。從此,中國告別了完全依賴外國氣象衛星數據的歷史,擁有了屬於自己的衛星體系。

  為了這一刻,中國氣象和航天工作者付出了近20年的努力,他們早早就開始了地面應用系統的研發。自20世紀70年代起,中國就已具備接收國外衛星雲圖的能力。但只能接收圖像,並未定量處理,無法挖掘原始數據或推算出各種氣象要素,沒有充分開發其利用價值。1978年,隨着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乘上了改革開放的東風。氣象部門陸續引進氣象衛星資料處理軟件,從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經過國家衛星氣象中心團隊的努力,他們終於熟練地掌握了衛星資料定量處理技能。

  1985年,得益於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對發展中國家的NOAA衛星資料應用援助項目,國家衛星氣象中心業務人員自主開發了一套完整的衛星資料處理系統,為風雲一號地面系統的研發奠定了堅實基礎。在風雲一號發射前半年,包含了14個軟件包、40萬條程序的風雲一號地面資料接收處理系統正式開發完成,並達到了當時的國際先進水平。而在硬件配套上,中國亦急起直追,自1974年起,國家衛星氣象中心開始組織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的可行性研究,經過2年選址、8年建設,北京、廣州、烏魯木齊三地氣象衛星地面站拔地而起。1987年12月26日,風雲一號氣象衛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通過了國家驗收。

  1988年6月25日,風雲一號A星在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通過評審出廠,並運往發射基地。9月7日,衛星順利發射,從第一條軌道開始,地面系統就成功接收處理了衛星下發的資料。同日,風雲一號A星回傳了第一幅可見光雲圖,照片上的圖像清晰、紋理清楚、層次分明。時至今日,中國已發展成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低軌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成功發射了風雲系列兩代四型共19顆氣象衛星。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毛主席紀念堂

1977年9月9日

毛主席紀念堂落成開放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新型噴氣式飛機

1956年9月8日

中國成功試製新型噴氣式飛機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北京殘奧會

2008年9月6日

北京殘奧會隆重開幕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引灤入津

1983年9月5日

引灤入津工程全線通水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