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100年 從經濟到保育 從人口到交通 我們重塑山河!

編輯︰紀小婷、康文

  100年前的今天,中國山河破碎、風雨飄搖;100年後的今天,中國已崛起成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經濟總量佔比達到全球的約1/6。100多年來,中國到底經歷哪些蛻變?這篇文章帶你了解中國在建黨百年以來創下的種種奇迹。

最大公路鐵路網絡 全面連接中國

  中國南北縱橫、東西廣闊,陸地面積近千萬平方公里,是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同時面臨交通阻隔、資源不均、環境惡化等問題。如何將這個龐大的國家連接在一起,成了最關鍵的問題之一。

  19世紀末期,中國只有一條9.3萬公里的唐胥鐵路,一座主跨62米的天津蓟運河橋,一個261米長的台灣獅球嶺隧道。

  到了20世紀,首座自行建造的公鐵兩用橋錢塘江大橋,跨越長江的武漢長江大橋,打通京廣、京滬兩大通道的南京長江大橋依次建成。

  其後,中國的大橋愈來愈多樣宏偉。武漢楊泗港長江大橋一跨越過長江,北盤江第一大橋在560多米的高空直接飛越峽谷。

建黨百年-重塑山河01
北盤江第一大橋2016年建成,在距離江面560多米的高空飛越峽谷。(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地面之下,隧道工程的發展同樣日新月異。

  中國曾用了近100年的時間,才迎來第一座萬米隧道——京廣鐵路大瑤山隧道的誕生;但之後僅僅20年,就實現了2萬米、3萬米的突破,一眾超級山脈全被大小隧道擊穿。

  數以萬計的隧道,數以百萬計的橋樑,讓中國人跨越天塹,將鐵路和公路修到四面八方,鋪開全球最大的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網絡。如今,中國全面接連,每年可將176億人次、462億噸貨物送往天南海北各個角落。

建黨百年-重塑山河2
青藏鐵路上的新關角隧道,全長超過3萬米,將原本需要爬升600米、耗時2個鐘的路程縮短到20分鐘。圖為隧道貫通時,工程人員激動歡呼。(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延伸閱讀:《江山多驕》:40個趣味數字 看當代中國驕人成就

普及義務教育 中國人口負擔變紅利

  在百年前,中國只有大約4億人口,而今天,數字已經上升到14億,超過全球所有發達國家人口的總和。

  為了提升國民素質的基礎,實現社會公平的起點,中國在數十年間推行世界史上規模最大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體制。如今,90%的人口受到小學及以上程度的教育,有14%人能夠進入高等院校學習。

  這些舉措,幫助中國從一個文盲率高達80%的國家發展到如今的教育強國,將龐大的人口負擔轉化成為他國難以比擬的人口紅利。

建黨百年-重塑山河3
九年義務教育的推行,令中國人的平均素質快速提升,而隨着國家發展,將九年義務教育增加到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圖片來源:Getty)

  當受過教育的人才進入工廠,就組成了世界上最繁忙的生產流水線,吸引全球產業向中國轉移;當高素質人才流入互聯網、移動通信等新興產業,就幫助中國發展實現彎道超車。

  實行改革開放後,中國工業更是開始騰飛,以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快速發展。40年來,工業增加值增長53倍,躍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

全國物資流轉 中國克服資源分布不均

  伴隨人口的遷移,中國還迎來了全球史上規模最大的城鎮化進程。如今,中國共有6個城區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超大城市,10個超500萬的特大城市,以及77個超100萬的大城市。

  城市集群形成後,地理資源的分布不均的問題凸顯,中國依託日漸完善的交通網絡和資源通道,成功讓物資在全國範圍內交流。

建黨百年-重塑山河4
以山東省曹縣為例,這裏原是省內貧困人口數量最多的農業大縣,隨着城鎮化推進和扶持支柱產業發展,這裏獲得翻天覆地的變化,現今人均GDP已經超過3.2萬元人民幣。(圖片來源:Getty)

  北煤南運、南水北調、西氣東輸、西電東送,資源在各地重組和整合,最終令中國形成了一個涵蓋全球1/5人口的洲際規模市場。

  如此龐大的市場所帶來的規模效應,不僅讓中國從一眾超級工程中獲得足夠的回報和溢出效應,也支撐國家發展高投入、長周期的戰略產業。

修護脆弱環境 中國重塑發展觀念

  發展總伴隨一些負面效應,中國也必須付出持續數年甚至數十年的行動來修補脆弱的家園,其中就包括為了減少水土流失、防治荒漠化,以三北防護林為代表的國土綠化工程;重塑社會發展觀念的藍天、碧水、淨土3大保衛戰;以及為了探索人與自然更好的相處模式,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全新自然保護地體系等等。

建黨百年-重塑山河5
在中國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南縣的黃沙頭國家沙漠公園內,為防治荒漠化而種植的綠樹已經成林。(圖片來源:Getty)

  儘管在這個探索環保的過程中,中國曾走過不少彎路,未來也依然任重而道遠,但持續增長的森林覆蓋率、自然保護地面積等等數字,能讓所有人清晰看到中國未來發展的圖景。

  延伸閱讀:《江山多姿采》 帶你漫步錦繡山河

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年 中方堅持開放和平發展

中美關係|中美高層瑞士會晤 冀安排兩國元首視像通話

美副國務卿訪華 王毅明確中美關係3條底線

北約公報首提「中國挑戰」 中方批駁冷戰思維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