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5月10日

中國首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正式成立

  1988年5月10日,國務院批准《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暫行條例》,同意設立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實施稅收、財政、海關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促進科技與經濟相結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這是中國首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亦是第一個以電子信息產業為主導,集科研、開發、生產、經營、培訓和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基地,試驗區的設立決定了中關村科技體制改革「先行先試」的未來發展之路。

  試驗區位於北京西北郊海淀區,以中關村為中心,東到德清前屯東路,西到農大路、萬泉河路、京密引水渠、玉泉路,北至西三旗,東北旺路,南至新開渠以北的區域,面積為100平方公里。

  40年前的中關村只是北京西北郊一個小村落,直至1980年10月迎來了發展的新契機,當時以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春先為首的一批科技人員,成立了北京等離子體學會先進技術發展服務部,其目標是探索在中國條件下發展類似美國矽谷和128號公路的技術擴散模式,並提出在中關村進行試驗,將美國矽谷經驗的設想移植於此,構成「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雛形。

  到了1984年,中關村的企業已發展到40家,年營業額1,800多萬,形成「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的基本架構,當中具代表性的企業有「兩通兩海」,包括四通公司、信通公司、京海公司和科海公司。

  中關村的創立,推動了中國以微電子為代表的新技術產業發展,奠下了設立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的基礎。

  1987年12月,由中共中央辦公廳調研室牽頭,國家科委等七個單位組成「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聯合調查組,對中關村148家民營科技企業進行了關於公司狀況、架構、營銷、運行機制的深入調查,並向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提交了《中關村電子一條街調查》報告,中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檢視報告後作出決定,在中關村成立中國第一家科技園區「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

  1989年11月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被世界科技園區協會正式接納為該國際組織成員。1996年此試驗區已成為中國「矽谷」,是亞洲最成功的四個高科技園區之一。1997年試驗區被列為「中國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科技工業園區」。同年,試驗區被國家科委授予「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相關標籤
當代中國-當年今日-東風轎車

1958年5月12日

第一輛「東風」牌國產小轎車出廠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1978年5月11日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獲刊發

東亞運動會

1993年5月8日

第一屆東亞運動會上海開幕

北京奧運聖火珠穆朗瑪峰頂峰

2008年5月8日

北京奧運聖火珠穆朗瑪峰頂峰點燃傳遞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