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松美術館 演繹中國文化

編輯︰豆子

  在傳統中國文化中,「歲寒三友」松、竹、梅被視為高尚人格的象徵,其中四季常青、堅韌不屈松樹代表正直、剛毅的品格,常用來比喻君子的高風亮節。北京溫榆河畔的河堤,有一間以「松」命名的私人美術館,不但具備當代建築的設計風格,同時亦秉承了松樹的素雅簡潔,傳承了中國文化,一起來看看它如何影響美術館予人的觀感。

99棵松樹展中國文化

  松美術館原址本來是一個舊馬場,因為地形狹長,閑置多年亦未有被投資者「賞識」改造,後來中國娛樂圈大亨兼世界知名收藏家王中軍在該處親自策劃並創辦私人美術館,為了無生氣的荒土重新賦予嶄新的意義。美術館以白色為主調,配以多塊大型落地玻璃增加採光,配上散落院中不同角落的199棵形態各異的松樹,具格調之餘亦展示了中國文化,令美術館自2017年開幕以來,一直人氣高企。

當代中國-中國旅遊-中國文化-北京
北京松美術館內的199棵松樹形態不一,為美術館營造了不一樣的氛圍。(圖片來源:人民視覺)

  北京松美術館館長王中軍以一句話點出,松美術館不單是收藏展品的載體,其建築設計本身亦是足以展現中國文化的藝術品:「松美術館就像我的一件作品。創作一幅抽象畫,動筆的時候未必知道完成後是什麼結果。整個美術館的過程雖是隨性而來,但必須做出格調。」 

中國文化與生活態度

  松美術館裏,有間以落地玻璃建成的閣樓,傾瀉而進的陽光映襯出簡潔利落的室內設計,為參觀者帶來與別不同的感受。有時候,逛藝術館不單是為了館內的展品,亦是為了製造一個放慢生活節奏的機會,正如松美術館,隨性得來卻保持格調,是一種展現中國文化的生活態度。

小寒不寒 清明泥潭

   今日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的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三個節氣。

  根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釋:「十二月節,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則大矣。」小寒在每年的1月5至7日之間,標誌着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在部分地區,小寒可能比大寒更冷,因此有「小寒時處二三九,天寒地凍冷到抖」的說法。

  正常而言小寒天氣是十分寒冷,但若天氣有反常情況,便會有「小寒不寒,清明泥...

1:39

3間特色書店 重拾中國文化閱讀美德

中國旅遊必到 從杭州西湖認識中國文化

一雙筷子 訴說3000年的中國文化

2:16

尋訪西藏:納木錯、氂牛與中國文化

我要回應

(可輸入500字)

回應只代表會員個人觀點,不代表當代中國立場

We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