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课堂|什么实验能够“上太空”?有3大挑选标准

编辑︰王子杰

  “天宫课堂”又来了!身处中国太空站的神舟十四号太空人陈冬、刘洋、蔡旭哲,周三(12日)下午“接力”举办“天宫课堂”第三课。你有无想过,科学实验有那么多,到底什么样的实验能够“上太空”呢?原来背后有3大挑选标准。

直播中的天宫课堂第三课。
天宫课堂备课不容易,除了要确保实验效果正确,最重要是要够吸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天宫课堂|备课不简单 实验要够吸睛

  这次太空授课继续以天地互动方式进行,整个过程历时近1小时。3名太空人介绍完中国太空站问天实验舱的工作生活场景后,就逐一演示微重力环境下毛细效应实验、水球变“懒”实验、太空趣味饮水、会调头的士巴拿,以及介绍植物生长研究项目。

  据“天宫课堂”授课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大学副教授陈征介绍,“天宫课堂”的备课过程殊不简单,有多个领域的专家参与,除了有航天系统的专家,还有高校教师与科研人员、中小学老师等。在“天宫课堂”开课前,太空人亦需要反覆测试保证实验效果,他们会把测试结果反馈给地面的专家组,以便对内容进行反覆确认和沟通。虽然所看到的授课内容只有几十分钟,但实际上准备过程很长。

  挑选“天宫课堂”的实验项目也是一门学问,有一定的要求。第一是天地的现象差异一定要显著,第二是科学原理要清晰,第三是整个的视觉效果要好,要具有传播性,能够起到真正的科普效果。

陈冬(左)与刘洋(右)正在做实验。
天宫课堂第三课采用了新方法传输资料,以确保整个过程图像话音流畅。图为陈冬(左)与刘洋(右)正在做实验。(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天宫课堂|第三课更完善 新方法确保声画回传  

  “天宫课堂”第三课相比前几次,也有进一步的创新,例如太空人是在全新的问天实验舱段授课。在问天实验舱内,一众“太空教师”的活动范围更大了,但相应在直播当中用到的摄像机机位和保障设备变得更多,地面调度的操作也更加复杂。至于直播讯号就主要通过“天链”中继卫星回传到地面。今次飞控团队首次采用了双中继卫星分别跟踪的方式,确保图像话音稳定回传。

  此外,今次也是首次展示中国太空站植物研究项目的科学实验操作,进一步展现中国太空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的强大科研能力。

  延伸阅读:中国太空站|天宫课堂第一课 王亚平时隔8年再开讲

  延伸阅读:中国太空站|“天宫课堂”第二课开讲 太空人演示神奇微重力实验

中国航天|中国太空人在问天舱要“站着睡”?没睡袋会飘走?

意大利太空人飞越中国晒古文 她已准备好上中国太空站?

2:50
夸父一号

“夸父一号”看清太阳真面目?一文详解中国首颗太阳探测卫星

飞机外形都差不多 能一眼认出C919吗?

我要回应

(可输入500字)

回应只代表会员个人观点,不代表当代中国立场

WeChat